君茂书苑‖《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之低价股猎手的诞生

劳伦·C·邓普顿   2018-12-01 本文章647阅读

本文节选自《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一书,文略有删减。


低价股猎手的诞生


很多价值投资者都曾效法并运用过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人们很可能会据此认为邓普顿也读过《证券分析》,并运用了书里介绍的投资方法,从而成就了他在投资领域的辉煌历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邓普顿看到《证券分析》这本书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风华正茂的他已升任职业投资顾问,他作为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生涯则比这还要早得多。

 

邓普顿幼年的时候,他父亲老哈维在温彻斯特当律师。老哈维的事务所位于小镇广场上,从窗户里一眼就能看到县法院。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经济大萧条时期,在处理法律事务之余,老哈维还经常积极谋求财富积累的各种方法,如轧棉花、卖保险、出租房屋、购买农场等等。有趣的是,正是购买农场这件事给年幼的邓普顿上了价值投资的第一课。在20年代,农场的收入一般非常有限,平均每年只有200美元左右。当时各种商业冒险的失败概率很高,冒险者甚至还会倒霉地丧失其抵押品赎回权。通常情况下,如果农场主人丧失其抵押农场赎回权农场就会在温彻斯特的小镇广场上被拍卖,由出价最高者获得。

 

小镇广场上开始拍卖农场的时候,老哈维二楼事务所的地理位置绝佳,他从窗户里就可以把拍卖会的拍卖过程看得一清二楚。每当拍卖会上没有出价者的时候,老哈维就会从事务所快步下楼来到广场出价,在这种情况下,他通常会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下农场。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经拥有了六处资产。邓普顿幼年时期看到的这一切就像一粒种子,慢慢结出硕果,即日后他最著名的投资方法。这种投资方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趁商品价格处于极度悲观点时立即买入,即极度悲观点原则。数十年之后,邓普顿的哥哥小哈维将这些以超低价格购买的地产卖给了商业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结果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那些农场无法吸引任何买主这一事实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然而,通过邓普顿数十年资本管理生涯中的那些成功投资实例,我们会发现,这种异常情况在世界股票市场上不断地重复上演。邓普顿作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他父亲当年站在事务所台阶上作为唯一出价者,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买农场的投资方式如出一辙。我们大部分人都明白,在拍卖会上,如果你是唯一的出价者,你就能以极为优惠的价格,甚至是意想不到的低廉价格获得拍卖品。进一步讲,股票市场上最反常的情况之一往往是,当股价下跌或低价待售的时候,很少会有买家购买;相反,当股价攀高,买家就会纷纷跟风买进。一座价值不菲的农场仅仅因为没有其他人出价,就能以不可思议的低价被人买下,这种经历给幼年时期的邓普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般人会通过观察、运用他人的成功方法来获取宝贵的经验,然而,更聪明的人会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简而言之,聪明人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而更聪明的人则从他人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对邓普顿具有启发作用的另一重要经验依然来自他父亲,只不过在这次的经历中,好运气逆转了。

 

前面提到过,邓普顿的父亲曾经有过多次商业冒险经历。老哈维有一台轧棉机和一个抵押来的棉花仓库,他一边轧棉花一边经营仓厍。当时田纳西州.富兰克林镇上总共才有三家棉花厂,他的厂子当时生产能力还不错。老哈维是一个想要一夜暴富的家伙,因为他总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机会以期大捞一笔。为此,在纽约和新奥尔良的棉花交易中,他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棉花期货中。邓普顿说有一天,他的父亲走进房间大声嚷嚷孩子们,我们发财了!我们刚刚在棉花期货市场上赚了大钱,钱多得你们简直都想象不到,你们这辈子再也不用工作了,连你们的孩子、孙子们也不用工作了……”孩子们听了都兴高采烈,但是还没高兴几天,老哈维又一次走进房间,看着他的孩子们,缓缓地说:孩子们,我们赔光了,我们完蛋了。

 

亲眼目睹从财富的巅峰滑向绝望的低谷,这种经历即使谈不上令人窒息,至少也令人十分痛苦,但显然正是这次经历给邓普顿上了难忘的风险管理第一课,也让他认识到金融市场所创造的纸上富贵是虚浮不定、把握不住的。(风控是投资管理的第一要务,君茂团队不片面追求短期高回报,更加注重风险平衡后的收益最大化,可回顾“君茂路演:投资的本质及未来的路径选择” ,点击标题回看原文这个在投资上大起大落的例子就是邓普顿父亲商业生涯的典型写照。总之,各种冲动性的商业行为,再加上缺乏储蓄意识,致使他父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太稳定。后来,老哈维甚至沦落到要借钱以继续他的投资事业。(君茂团队也曾在《那些年我们所经历的股灾》当中提及我们不轻易使用杠杆的原因,点击标题回看原文毫无疑问,幼年时期亲眼目睹这些事情使得邓普顿极端重视节俭。在成年以后甚至将节俭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认为节俭就是运用创造的方法存钱,而安逸稳定的生活与善于储蓄密切相关。

 

邓普顿念完耶鲁后,成功地拿到了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的罗兹奖学金。这之后,他和一个朋友从牛津出发,开始了周游世界的旅行,打算游览35个国家。这次旅行完全是典型的邓普顿家族旅行方式,旅行经费少得可怜,他们出发时只带了200英镑。尽管经费紧张,但邓普顿是一个天才规划师,他已预先规划好了整个旅程,包括将资金分成若干份,分别用于旅程的各个阶段。接着他又将精心计算好的经费直接邮寄到行程的相应站点,目的就是为了严格控制花销。在这次旅行中,邓普顿还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们在柏林停留期间,亲身感受了纳粹在1936年奥运会上展现出来的可怕力量。他继续旅行,横跨欧洲,途经中东,之后进入亚洲,其间在印度、中国和日本都停留过。此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邓普顿那强烈的好奇心和游历世界各地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他在旅行途中的所作所为。通过效仿多年前他母亲带他旅行时用的方法,邓普顿把旅行变成了一次集中学习。他研究目的地的状况、历史,人民、风俗以及博物馆,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在旅行过程中,他对所到之处的地理、政治等基本情况都有充分的了解,并圆满结束了旅行。

 

如果把邓普顿如何成为日后投资高手的过程比做一次旅行,那么此时我们又到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站点。邓普顿创立邓普顿投资基金之前,投资领域有种论调,说唯一值得购买的股票是美国股票,这种论调经久不衰,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声音渐弱。

 

邓普顿游历丰富,对广阔的世界也更了解。邓普顿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既妄自尊大又目光短浅。后来,妄自尊大的美国投资者们声势渐渐弱了下来,但是反对海外投资的偏见如暗流一样持续涌动。人们对此的解释是不了解外国财务制度,选择在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投资也可以实现与外国经济交流的目的。总而言之,这套普遍而带有偏见的论调体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这种观点在邓普顿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很流行。并非是他顾虑太多。邓普顿认为,投资购买其他国家的低价股不过是一种常识而且只要一有机会利用人们对股票市场的无知和谬见,他就会当机立断,立刻出手。 


全球化投资现在已是再平常不过的观念了,共同基金领域现在挤满了投资经理,争抢着购买欧洲、亚洲、南美洲以及天底下几乎任何地方的股票。仔细研究这些基金,你毫不奇怪地发现,很多基金都带有邓普顿的名字。原来,早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一个人购买外国股票的时候,邓普顿就放心地在其他国家展开投资,因为他花了时间让自己见多识广,而不是被偏见牵着鼻子走。60年代早期他就开始研究日本股票,这也许是更大、更艰巨的挑战。在全球市场投资方面,君茂团队有着近十年的港股、美股等跨市场投资经验,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君茂关于海外新兴市场的先行研究《印度——下一个崛起的大国?》 点击标题回看原文。

 

邓普顿熟知外国情况,因为幼年的教育让他知道知识无国界。毫无根据的偏见和成见会让人变得无知,而无知是各行各业前进的绊脚石。邓普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不断追求知识,从未停止学习进程,这最终与他的天赋才华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说有一根线贯穿邓普顿投资生涯的始终,那就是他从容镇定运用智慧而不是靠耍聪明做事的能力,尽管他总有一大堆聪明的主意。邓普顿小时候,他母亲的朋友和熟人说起他来,都一致认为他少年老成。年幼的他身上显露出来的这种性格十分独特,因为他不仅体现出了应有的常识,而且还体现出了非凡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一个几乎还没有任何人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十分罕见的。顺便说一下,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投资市场上能遇事不慌,沉着应对。这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确实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

 

当冲动或流行的错误观念导致股票市场崩溃或形成泡沫的时候(这种情况总会周期性地上演),很难从市场上买家和卖家的集体行为中看到起码的智慧。换言之,如果所有的观察者都保持理性就会发现,投资者很容易将自己的常识和智慧最小化。许多投资者说他们急切盼望股市大跌,这样就能捡到低价股。然而,当我们看到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跌了22.6%,就知道现实往往不遂人意。1979年,道琼斯市盈率低至6.8,并在此后好几年始终维持在这一较低水平,这时那些狂热的买家都跑到哪里去了?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发现,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购买没有任何买家愿意购买的股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附带提一下,这恰恰是买低价股的最好方法,买到低价股会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人的观点和看法十分重要。无论市场表面看上去是多么简单,邓普顿的看法始终异于常人。邓普顿的话里可以看出他那种与众不同的观点:人们总问我何时前景最乐观,其实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这样问:何时前景最黯淡?这个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就是:避免随大溜。这里所谓的大溜指的是股市上绝大多数的买家,他们像潮水一般纷纷涌向那些前景看上去最乐观的股票。避开前景看上去最为乐观的情况,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相悖,例如找工作,我们要挑前途光明的行业。奇怪的是,这种行为却很难带来投资上的成功。成功投资所需要的是与之相反的行为,即找出前景看上去悲观却有发展潜力的股票。

 

想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必须使自己脱离众人,甚至不要和他们待在一起。邓普顿早年在纽约做理财工作,1968年他搬到巴哈马后不久,就以共同基金经理的身份创下了最佳业绩纪录。这不是一个巧合。邓普顿说,因为地理上的距离使他远离了那些华尔街的人,他不得不从完全不同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从那时起,他不再和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一起,关注相同公司的业绩表现,参加相同的活动。联想到沃伦·巴菲特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似乎也存在这种地理和思想上的分离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你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跟风购买股票、共同基金或其他任何类似产品,你获得的回报也将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你就成功地踏上了明智投资之路,在别人沮丧地卖出时趁机买进,在别人疯狂买进时趁机卖出,这需要最大的毅力,但收获也最丰硕。


…………未完待续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