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茂周度观察(2020.05.31)

仇晓光、陈晓燊   2020-05-31 本文章343阅读

一、宏观要闻



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上涨。5月份整体来看,欧美股市集体收涨,并连涨两月。同时,因今年前4月对中美日三国出口激增,以及今年5月将审议与欧盟的自贸协定,估值本就便宜的越南股市强势反弹,越南VN30指数自4月开始累计上涨约30%,同期中国上证指数、美国标普指数、日本日经指数分别为2.3%、14%、8%,越南股指也超越了新兴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印尼雅加达、印度孟买30指数同期分别为16%、17%。

美国方面,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为-5%,为2014年第一季度GDP下滑1.1%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预期为-4.8%,初值为-4.8%。这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下降8.4%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美国第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修正值为1.6%,预期为1.8%,初值为1.8%。

美国4月耐用品订单环比降17.2%,预期降19%,前值降14.7%;4月扣除运输的耐用品订单环比降7.4%,预期降14%,前值降0.4%。美国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降0.4%,预期降0.3%,前值降0.1%。

白宫日前决定打破数十年来的惯例,不在今夏按期发布年中经济预测,转而推迟发布时间。这表明白宫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惨淡经济会影响11月的大选。

据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的数据显示,上周六和周日这两天,每日通过监测点的旅客数量都超过25万,虽然仍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每日200万旅客,但远远超过了4月中旬的日均87534人。

欧洲方面,欧元区5月CPI初值同比升0.1%,创四年新低,预期升0.1%,前值升0.3%;环比降0.1%,预期降0.1%,前值升0.3%。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运营稳步改善。

统计局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亿元,同比下降27.4%(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

资金方面,本周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和银行间的Shibor利率均持续走高,并全面突破2%,回到3、4月时的利率水平,此外暂停了50多天的央行逆回购操作也在近几日重启。反映出的是在国内疫情和经济都逐渐恢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正在从应对危机的模式逐渐回归正常。未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调不变,但进一步大幅降低资金价格的预期已经逐渐减弱,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态度有所提升。

商品方面,在经历了年初的新一轮冲高后,从2月中旬开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Wind梳理农业部数据显示,最新一期猪肉批发价报38.55元/公斤,较年内50.80元/公斤的高点,累计降幅已达24.11%,且还创出2019年9月30日以来新低。近期猪肉供求紧张缓解有利于猪肉价格回落。

二、市场动向


(一)市场热点

本周A股市场缩量反弹,主要股指均取得上涨。仅通信、电子下跌,其余行业均取得上涨,其中涨幅靠前的行业有:休闲服务(10.95%)、轻工制造、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综合。休闲服务主要是市场认为近期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意见落地后,室内演出娱乐活动会进一步放开,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强限制措施逐步解除,各行业呈现出良好复苏趋势,环比改善已经非常明显。

Wind数据显示,5月28日,恒生指数市净率(PB/LF)为0.889,不足九折。恒生指数市净率跌破1倍的情况历史上只发生过三次,分别为1998年、2016年和2020年的现在,当前处于史上最低区域。港股中的其他指数也同样处于低位,比如:HK银行指数5月28日的市净率只有0.556,港股通高股息市净率为0.559。

第一次,1998年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港股持续的下跌,恒生指数第一次跌破市净率,低点达到0.93,指数估值创出了历史低点后,随后从最低点6544点(1998年8月14日)涨至18397点(2000年3月28日),涨幅高达163%。

第二次,2016年初受内地A股接连熔断影响,港股也持续走低,使得恒生指数再次跌破市净率,最低达到0.869。随后恒生指数从最低18278点(2016年2月12日)涨至最高点33484点(2018年1月29日),期间涨幅达到了81%。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在2016年破净曾维持超半年时间,自1月6日首度跌破1,到7月14日市净率回升至1以上。本轮恒指破净从3月9日以来,也已2个多月。

据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各大机构共计调研了四百余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消费、计算机、农业、新材料等领域。从次数来看,被调研2次(含)以上的公司有123家。其中,海鸥住工在短短20多天内被调研22次,排名第一;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大族激光(13次)、一心堂(9次)。若按合计调研机构家数论,德赛西威、宏发股份、一心堂分列前三甲,包括高瓴、重阳、景林等在内的知名私募纷纷扎堆调研。在获得超过百家机构调研的13家上市公司中,电子元件、医疗器械、半导体产品等领域人气最高。

从外资私募调研方向来看,今年共有10家外资私募调研了49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消费和医疗保健三行业中。其中迈瑞医疗最受关注,共受到了7家外资私募的积极关注,深信服有3家,汇川技术、大华股份、德赛西威各有两家,妙可蓝多、南极电商、杰瑞股份、华测检测、兆易创新等33 家公司均有一家外资私募拜访。

受海外农业市场刚需带动,国内除草剂中的草甘膦景气度有所提升,生产企业订单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甚至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也有所上涨。

5月28日盘后,包括东方明珠、贵广网络等在内的多家广电系上市公司集体发布有关筹划对外投资事项的提示性公告,明确公司拟现金出资参与组建“中国广电”(暂定名),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分析人士认为,此时组建中国广电的意图,除了打破此前各省广电各自为战的局面之外,主要还是为了抓住5G发展机遇,实现全国一网与5G融合发展。中国广电的杀入,对传统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争霸的地位将形成深刻撼动。

今年到现在,A股市场涨幅最多的是一家从事手套生产的公司——英科医疗,累计涨幅高达428%。英科医疗并非沪深股通标的,因此缺乏外资的助力;也不是融资融券标的,因此缺乏杠杆资金的助力;股价走势相较“妖股”缺乏爆发力,因此也不是游资重点关注的品种。而机构揽入四分之一流通筹码,种种迹象表明,公募等境内机构资金集中进场,推动了英科医疗股价持续上行。机构资金的大举扫货,造成场外资金能够买到的筹码日益稀少,场内机构的控盘优势大幅提升。在机构话语权持续提升的今天,类似的现象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二)资金流向



本周,北上资金连续5天净流入,累计净买入150多亿元,科技、消费板块依旧是首选,由于5月29日为MSCI调仓生效日,尾盘集合竞价多股现千万级别以上成交额。而5月28日,深交所对华测检测、美的集团、索菲亚、泰格医药发出外资持股预警,这是历史首次同时对4股预警。

本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300多亿元。Wind统计显示,从北上资金持股变动金额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净买入超过100亿元,位居首位;此外,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工业等板块买入金额亦较多;仅日常消费、金融板块减仓幅度较大。

本月,从北上资金持股变动市值统计来看,有45家公司本月北上资金净买入超3亿元,其中,家电龙头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净买入均超20亿元,此外,贵州茅台、药明康德、迈瑞医疗、宁德时代、三一重工、隆基股份、歌尔股份、潍柴动力净买入亦超10亿元。

北上资金在加仓可选消费、科技股的同时,也对部分日常消费和金融股进行了调仓。Wind统计显示,有43家公司减仓金额超过2亿元,其中,净卖出金额最多的是伊利股份,超17亿元;此外,牧原股份、五粮液、大秦铁路、长春高新、东方财富、中国铁建、兴业银行、益丰药房净卖出金额均超5亿元。从净卖出金额较高的公司来看,近期涨幅较大的股及估值偏高的股成为卖出目标。

从本周行业资金流向来看,主力资金净流出500多亿元,除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小幅净流入外,其余有板块均呈现净流出。其中,信息技术净流出约300亿元,位居首位;此外,工业板净流出金额亦超过100亿元。

三、买卖方观点


(一)6月A股7大券商投资策略

总的来看,6月A股投资,券商主推方向是:首推防御性较强的内需领域,包括消费、基建,此外,中长期看好科技。

天风证券:科技细分领域估值较高,布局中报高增长个股

天风证券对年初以来科技行业复盘显示:1月延续2019年的趋势,2月受益于国内疫情的方向领涨,3月全球疫情引发全面调整,4月超跌反弹。

估值层面,新能源车、5G、信创、半导体、云计算的历史估值分位数都相对较高,但高估值是否是卖出的理由还取决于未来盈利趋势。如果这些行业未来一年仍然是全部A股里增速比较快的公司,那么大概率会跑赢。

盈利预测的调整:

(1)过去一个月有很多细分板块在盈利预测下调的过程中出现悲观预期修复的反弹,但后续面临中报的考验,短期可能需要以震荡的形势消化。

(2)龙头个股抗风险能力更强,盈利预测调整的幅度小于行业整体。

(3)展望中报,盈利确定性较高的是数据中心、半导体、游戏。

长期业绩趋势展望:预测2020年沪深300利润增速-5.9%、创业板指(剔除温氏)8.1%,相对业绩趋势决定的中长期风格趋势仍然有利于科技成长。

如果市场整体性调整,业绩真空期的二季度,个股涨跌幅与中报扣非增速反而密切相关,短期思路布局中报高增长的公司和行业。中长期维度,景气度趋势决定超额收益。

光大证券:无需过担忧风险,配置思路看业绩

光大证券判断,回调风险可控,市场略有低估。近期,有些回调风险在压制投资者情绪:

近期市场出现了一波10%左右的反弹,部分资金有兑现收益的意愿;市场担忧未来欧美疫情反复。即便未来疫情反复,其对经济的冲击很可能也会小于今年一二季度;政府工作报告未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加重了市场对未来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增长锚虽隐去,但货币锚凸显,对于政策无需过于担忧;大博弈升级风险压制市场情绪,中长期来看,市场更多的反映的是企业创造货币化盈利的能力,外部压力越大,内部政策对冲的逻辑也就越顺畅。

综上,认为市场创新低的概率较低。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A股市值/M2为27.4%、历史估值分位为38.3%,略有低估,同时近期政策不存在大幅收紧的可能性,因而超预期因素所引发的短期回调意味着市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无需过于担忧。

配置上建议着眼于业绩,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

(1)消费品业绩确定性强,但估值已在高位,板块面临一定调整压力,建议长期投资者从 “护城河”角度入手精选个股;

(2)周期和可选消费方向上确定,进入数据验证期:在不搞“强刺激”的背景下,反映经济数据逐步改善的周期品和可选消费复苏进度预期放缓,但其中估值不高的汽车,业绩相对确定的小家电等,仍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3)科创“补短板”仍是中期行业配置主线:《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新一代网络,拓展 5G 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产业政策,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恢复,支持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商网购、在线服务和“互联网+”等无接触经济,中期我们更看好云计算/电商/军工行业。

新时代证券:持有消费,增配经济恢复

新时代证券认为,从6月开始,到三季度,市场将会更多关注各行业边际的改善,而不只是长期逻辑,所以在持有消费的同时,建议增配经济恢复相关的标的。

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市场板块风格的主要变量有:

(1)股市资金格局:虽然利率在下行,但是股市资金格局最近两个月其实并没有改善,股市资金可能会在三季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由此可以从6月开始,逐步缓慢增加弹性板块配置比例; 

(2)经济恢复情况:4-5月经济恢复的速度较快,力度和时间上超出我们的预期,不过由于股市投资者更关注个股的长期格局,这一变化尚未对股市产生正面影响,疫后经济恢复还会持续,累积到三季度,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川财证券:进入消费、防御主线,关注内需

川财证券认为,近期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财政、货币政策发力较多,中长期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但市场仍存在利空因素,国内部分省份疫情仍有反复,叠加海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短期市场表现或仍存在扰动。

在行业配置方面,A股逐步进入消费、防御的主线,避险情绪升温,内需主导行业有望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度。

资金面上,得益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优势,全球资金有望加速对国内股市的配置,成长、消费等板块较受外资青睐。

投资建议:(1)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加大,非税收入重要性提升,建议关注对财政产生补充的“国企改革”板块。

(2)基建上游的建材板块,受益于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加速,水泥出货量达年内峰值,季度业绩有望明显改善。

(3)当前海外变量较多,海外货币超发有望对黄金等避险资产形成利好,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值得关注。此外,建议关注政策持续催化的海南、澳交所、西部大开发等题材。

西南证券:科技与内需是配置的两大方向

展望6月,西南证券认为地缘政治冲突的靴子有望在上旬落地,市场在6月份有望表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而科技与困境反转的内需仍然是配置的两大方向。

在地缘冲突上,英美方面有望在HK问题上大做文章。同时在科技产业上对中国的遏制不会停步。而在经济基本面上,全球与中国经济都将逐步复苏。国内宽松政策持续,复工复产走上正轨,相关行业有望复苏。同时,新基建仍将如火如荼地投入。

在具体选择上,重点配置会受益于5G、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建设相关的龙头标的,继续配置医药、消费等板块龙头,同时继续坚定持有困境反转的油服机械、院线等龙头标的。

粤开证券:看好“扩内需”领域的 “两新一重”

粤开证券建议,重点围绕以下方面来布局:

(1)重要会议强调的“扩内需”领域的 “两新一重”。如新基建(5G、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受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地产竣工链(消费建材、家电家居等),传统基建(机械建筑等)。

(2)海外复工复产提速为海外需求打开空间,部分科技成长股有望表现出较高的弹性。重点可关注外贸业务占比较大的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

(3)国内疫苗研发迎来新进展,公共卫生事件催生的检测设备等医疗器械具备可持续性,叠加重要会议强调鼓励加强公卫体系建设,未来医疗新基建将逐渐铺开。

(4)线上线下的电商消费与实体店消费复苏。“618”电商节利好电商及物流,保就业政策以及复工复产回归,百货等实体消费或迎边际改善。

(5)主题投资的角度,建议重点关注区域经济以及国企改革概念。

方正证券: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格局

方正证券预计,今年隐性经济增长速度在2%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明确的稳字当头、底线思维,稳就业是最重要的着力点,为此扩大内需战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都将全面积极强化。

后市短期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格局,类似于2018年持续走弱的行情不会再次演绎。

四、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一)总理记者会释放积极信号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等决议和法规。随后,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外界高度关注这场总理记者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先受到疫情大面积冲击、又最先走出疫情影响的大国,其年度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得以确定。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疫后扩张政策的出台,也将左右世界经济的恢复。尤其是,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保护主义有进一步抬头的趋势,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为外界所关注。

李克强对外释放明确信号,虽然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实现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任务,我们就会实现中国经济的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会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李克强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推出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各国需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才能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李克强用这句话作为这场记者会的结束语。

稳住经济基本盘

考虑到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有很大不确定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等预期目标。

李克强回应记者提问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2.5万亿元左右,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今年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还将降准降息,推动利率持续下行等。

李克强指出,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出台的规模性政策是有力度的。这次的规模性政策分两大块,一块就是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我们是要推动这些资金用于保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支撑居民的收入。

“我们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一亿两千万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李克强表示。

为了确保大规模政策资金真正发挥成效,这次政策运用上更加注重创新,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像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只是“过路财神”,资金要直达基层。

李克强指出,我们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要有账可查,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

在扩张政策组合中,除了重点瞄准就业、居民收入来促进消费外,增加有效投资也是扩内需的着力点。

“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李克强表示。

当然,政策层面除了为企业纾困,解决眼前生存问题,还要让企业发展好。李克强表示,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使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这种措施看似无形,但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干好了,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也很有针对性。保住数量众多、就业带动作用强的中小微企业,也就保住经济基本盘。面对高度不确定性,需要多方努力改善市场预期,注入更多确定性。像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既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当前,还需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混改等重点改革项目。

应对疫情需要更开放的世界

面对外部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一直在释放确定的信号。

“现在因为疫情防控,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际上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李克强表示。

对于当前面临一些挑战的中美关系,李克强表示,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存在很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在全球产业链受冲击、率先恢复的亚洲地区是否可以加强合作?李克强回应日本记者提问表示,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接受采访表示,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基础,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但是,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企业,还处在中下游,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要通过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是扩大开放。

屠光绍表示,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中国坚持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的资源配置。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李克强表示,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我们在开放当中还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于企业的调整布局,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李克强表示。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