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茂周度观察(2020.04.12)

仇晓光、陈晓燊   2020-04-12 本文章319阅读

全球视野  价值投资


一、宏观要闻



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上涨。道指涨12.67%;纳指涨10.59%,创2009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标普500指数涨12.1%,创1974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涨7.4%,创2011年12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道琼斯指数从2月12日的历史高点,短短21个交易日暴跌万点,创造了美股历史上最快跌入熊市纪录。之后又在90年来最快地连续三天大涨之后,创造了最快跳回技术性牛市的纪录。

最近病毒疫情出现了积极变化,在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的几个中心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字的增速已经放缓。在美国纽约州,尽管周三报告新增死亡人数(这是个滞后指标)增加779例、创单日最大增幅,但住院人数已下降。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西周四表示:“现在看来,美国的冠状病毒肺炎死亡人数可能只有6万,而非之前预测的10-20万”

美国方面,美国劳工部宣布,截止4月4日当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660.6万,预估为550万,前值从664.8万上修为686.7万。在失业数据公布时,美联储几乎同步宣布,将采取新措施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贷款,新举措包括大众企业贷款计划、市政流动性便利,其中市政流动性便利可提供至多5000亿美元的贷款,大众企业贷款计划可提供至多6000亿美元的贷款。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国经济状况发表讲话。他表示,有理由相信当经济反弹时,反弹势头将是强健的。将使用借贷工具(力量),直至美国走上经济复苏道路。在美国国会、财政部的财政支持下,美联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动用紧急贷款权力。美联储现在可以提供一些缓解和稳定的措施,并使用工具来确保最终的复苏是尽可能有力的。鲍威尔预计美国第二季度经济活动将非常疲软。一旦疫情消退,预计经济将相对较快反弹,大部分人预计在下半年出现。而美国国会民主党人则是寻求推出新一轮刺激法案,规模至少5000亿美元。

欧洲方面,7日晚间,欧洲央行宣布暂时性抵押品宽松措施,将希腊政府债券纳入抵押品;放松使用信贷额度的规则,暂时增加欧元系统的风险忍受度,以支撑经济的信贷供应。该措施是史无前例的。欧洲央行称,将进一步评估措施,以暂时缓解评级下调对抵押品的影响。

亚太方面,日本周二宣布创纪录的108.2万亿日元刺激计划,以保护经济免受新冠疫情日益扩大的影响。刺激计划的规模相当于日本全年经济产出的20%,彰显出决策者预期经济会受到伤害的程度。

国内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涨4.3%,预期4.7%,前值5.2%。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8.0%,影响CPI上涨约3.4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6.4%,影响CPI上涨约2.79个百分点。中国3月PPI同比下降1.5%,预期降1.1%,前值降0.4%。市场人士分析认为,CPI年内高点大概率已过。食品端的上行冲击将逐渐消退,未来一个季度左右,主要关注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继而负面影响服务类价格。PPI环比在未来2个月至3个月时间内,较大概率维持负增长。

社融方面,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亿元,前值8554亿元。单月增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贷款方面,3月新增贷款为2.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6万亿元,前值9057亿元。单月规模居历史第四高位。M2方面,3月M2同比增长10.1%,预期8.5%,前值8.8%。同比增速自2017年3月以来再度实现两位数增长。整体来看,3月金融数据超预期。

WIND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挖掘机销量49408台,同比增长11.60%,同比增速重回正增长同时,销量更是创出单月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机构预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降幅有望大幅收窄,显示3月基建发力。

4月7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报3.0606万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主要是受到近期美元走强、非美货币大跌、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估值剧烈波动所导致的估值变化影响,目前中国外汇供求关系依然平稳,未见资本大举流出迹象。与3月众多国家央行跟随美联储大幅降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央行没有调降基准利率,令人民币债券的利差优势得到持续扩大。此外,在美元荒冲击下,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仅小幅下跌1.5%,远远低于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动辄逾20%的跌幅,令人民币资产的汇率风险骤降。

年内第三次降准于周二(4月7日)生效,央行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资金利率大幅下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走低,银存间隔夜质押式回购(DR001)加权利率创纪录以来新低。资金市场上“量的充足”通过“价格的下行”得到印证。在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后,流动性更加充裕。市场人士认为,未来还将继续走低,毕竟央行降低了货币利率的区间下限。


二、市场动向


(一)市场热点

本周,Wind二级行业,仅有半导体下跌,其他行业均上涨。其中,消费者服务、制药、医疗保健设备、电信服务、食品饮料涨幅居前,体现为疫情冲击过后,社会经济秩序恢复的逻辑。半导体在市场反弹格局中,继续下跌,表明其估值仍待市场消化。

Wind数据显示,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行业最近20日的涨幅领涨全市场,分别上涨4.54%、3.99%,位列全市场第一、第二,大幅跑赢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等三大热门板块,这三大热门板块最近20日的跌幅分别为0.92%、4.77%、8.40%。

在科技股偃旗息鼓后,A股的消费龙头股成为公募基金经理关注的重点,短短12天,海天味业的股价就快速上涨超过40%,市值飙升近1100亿元,市值突破3600亿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的崛起带动了消费行业的走强,但重仓消费股的公募基金未能从中显著受益,重仓消费股的权益类基金最近一个月基金净值表现,与同期的消费行业走势形成了反差。市场人士认为,受第一季度科技股躁动行情影响,不排除持仓消费的基金经理中途下车。此外,受疫情影响,消费股内部分化惊人,贵州茅台同期涨幅落后海天味业高达25个百分点。

4月8日上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区别于传统的短信业务,5G消息能够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位置等综合信息。GSMA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1年,基于RCS的行业短信全球市场总额可达到740亿美元。RCS富媒体概念涨幅显著,板块内吴通控股、海联金汇、神州泰岳、华谊嘉信、天源迪科等13只个股均大幅上涨。

前段时间,有部分公司股东人数变化与市值波动明显异常,上百亿市值对应1万名左右的股东,甚至有不到5000名股东的情况。如中潜股份、济民制药、诚迈科技等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参与人数却越来越少,似乎正陷入到是否是“庄股”的质疑中。但是,随着近期监管趋严,感受到监管的压力,上述妖股本周均出现了大幅的回调。


(二)资金流向



本周,受清明节和复活节假期影响,北上资金仅交易2日,其中周二大幅净买入126.74亿元,创历史第五大净买入;两天合计净买入92.21亿元,为春节后第二大周净买入。这显示经过前期因外围市场巨震,导致大幅净流出的避险资金开始重新回流。北上资金本周大幅加仓白马股,持仓市值超百亿元的重仓股大部分获得净买入。


三、买卖方观点


(一)中信策略:信号渐明,拐点将至

近期海外影响趋弱,市场情绪趋稳,A股与全球市场联动性在降低,未来仍将更多反映中国自身经济恢复的预期。下周迎来国内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落地,是市场短期内最后的扰动。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披露以及海外疫情的趋稳,相对全面客观评估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成为可能,政策定调预计会更加明朗和积极,力度会更强,措施会更具体,投资者此前的担忧也会落地,预计市场底部拐点也因此将在下周各项经济数据落地后得到确认。

近期全球资金再配置进程已经开启,北上资金日均流入规模达到32亿,恢复至1月疫情爆发前水平,且以配置型外资流入为主;产业资本入场迹象明显增加,年初至今共出现12次举牌,147家公司增持;国内经济的快速恢复仍在途中,前瞻融资指标已经恢复至去年四季度水平,全行业整体复工率估算已恢复至90%以上。我们依旧认为海外资金的再配置、产业资本的入场以及国内经济的恢复将共同驱动二季度的市场上涨。

配置上依旧以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为主线,同时重点关注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低、上游供应链/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全年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内需驱动组合。


四、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证券时报

(一)中金宏观:各国疫情发展阶段更新(4月11日)

(二)社融增量大超预期,二季度信贷需求料攀升

证券时报头版刊文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学者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将负增长,但从金融数据看,却另有一番景象。4月10日,备受关注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发布。其中,3月社融增量5.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19万亿元,大超市场此前预期。

央行也于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近期市场关注的一季度新增信贷社融高增长、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包商银行改革重组等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展望二季度信贷需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透露,从目前掌握的信贷需求情况看,随着疫情减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资金需求得到足够恢复,3月已有显现,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明显恢复。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宽,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需求也会逐步释放。此外,随着重大投资项目的逐步开工,相应贷款也会增长。统计调查显示,二季度贷款需求预期指数比一季度高出17.1个百分点。

三大原因致M2增速上升

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重回双位数,达到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M2增速上升比较多,说明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季度是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同期,在政策引导下,银行信贷投放较多,推动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

从M2构成看,存款是主体。数据显示,一季度存款增长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存款增加较多,这两个是实体经济的主力部门。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货币政策有效支持金融机构增强存款派生能力,实体经济存款明显增加;二是财政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财政存款向实体经济转移。

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部门存款新增6.47万亿元,同比多增401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增1.53万亿元,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好资金;财政存款减少3143亿元,同比多减少4795亿元。

从狭义货币(M1)增速回升态势看,阮健弘表示,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末超储率2.1%,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货币乘数6.55,处于较高水平。

信贷需求正有效恢复

一季度,社融增量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

阮健弘解释,从构成看,社融高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7.44万亿元,创季度新高,同比多增1.13万亿元。二是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力度加大。企业债、股票、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明显增加。3月企业债净融资9819亿元,创单月新高。3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增加2818亿元,同比多1453亿元。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增长明显。

具体到贷款投放,阮健弘表示,支撑3月末贷款增速提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一季度贷款投放主要投向支持实体经济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85.1%投放给企事业单位,其中,防止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的短期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支持企业复产复工的中长期贷款新增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66亿元。另一方面,一季度新增住户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6022亿元,这是因疫情影响,个人消费和购房需求大幅减少;但这一趋势在3月发生变化,当月住户贷款明显好转,3月新增贷款9865亿元,同比多增961亿元。

引导市场利率有序下降

今年来,市场对于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有很高呼声,尤其是最新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出现下降势头,给人们看到了存款基准利率“降息”的希望。

不过,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这一问题回应称,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尽管存款基准利率多年来没有调整,但不代表银行未调整存款执行利率。从银行存款实际挂牌的利率水平看,各个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并没有一浮到顶,大多数是上浮30%左右。甚至有部分银行的存款执行利率已有所下调,所以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孙国峰还指出,央行引导市场利率有序下降,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的利率已出现下行,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并一轨。

孙国峰强调,贷款利率并轨实施后,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下行,为保持资产负债收益的匹配,银行也会逐步降低负债成本。贷款创造存款,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贷款利率的下行会影响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变化,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的动力会相应减弱,说明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至于市场谈论的同业负债占比的监管政策是否该调整,这是微观层面的问题。”孙国峰称,“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也会提升,这是自然的过程”

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补充道,目前没有看到关于调整同业负债占比的监管政策要求,过去存在的一大金融隐患就是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过高,但经过近年的治理整顿已有所下降,大大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长远看,同业负债占比的监管要求不会取消。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