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茂周度观察(2020.09.20)

仇晓光、陈晓燊   2020-09-20 本文章323阅读

一、宏观要闻



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涨跌不一,国内市场表现抢眼,而欧美股市则是集体下跌,道指跌0.03%,纳指跌0.56%,标普500指数跌0.64%,美国三大股指均连续三周下跌,摩根大通预警美股可能迎来大规模抛售。

经合组织(OECD)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滑坡不会像此前担心的那样严重,不过经济复苏步伐正在放慢,需要政府和央行在一段时间内提供支持。OECD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5%,而6月份时预计萎缩6%,抗疫封锁措施解除后经济活动的回升促使其上调展望。OECD对美国、欧元区以及中国的展望也都进行了大幅调整。预计中国经济将小幅增长,是20国集团中唯一具有增长前景的国家。

美国方面,美国8月零售销售5375.26亿美元,前值5360亿美元;环比升0.6%,连续第三个月增速放缓,预期升1%,前值升1.2%;核心零售销售4276.9亿美元,前值4266亿美元;环比升0.7%,预期升0.9%,前值升1.9%。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维持在86万人,几乎稳定在历史高位。该指数近几周稳定在略低于90万的水平。尽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全面复苏的迹象,但裁员数量仍居高不下。

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数据显示,美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从上月的74.1上升至78.9,尽管超出市场预期,但仍连续6个月低于80,远不及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有分析认为,去年9月到今年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高于90,今年2月甚至高于100,显示疫情前经济形势良好。疫情暴发以来,该指数持续疲软,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80,表明消费者信心持续受到疫情及其引发的经济停摆拖累。

美联储在宣布新货币政策框架后首次公布利率决议,预计通胀在未来数年内不会抬头,并表示即使通胀抬头,它也愿意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市场对此反应较为失望,一方面,美联储讲话仍强调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新政策框架实施细节的缺失,也令投资者担忧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而面对市场的“失望情绪”,不少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则选择转向投资策略,迅速加码新兴市场资产配置。

国内方面,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降幅比1-7月份收窄2.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累计增速由负转正。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6%,高于预期中的5.3%,增速不但较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而且升至今年以来最高。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中国8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11.6%,前值增10.4%;进口同比降0.5%,前值增1.6%。中国1-8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0.8%,前值降0.9%;进口同比降2.3%,前值降2.6%。8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宏观数据,经济复苏得到进一步确认,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转。

此外,9月份是太平洋海运航线的运输旺季,众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创出单月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美国航线集装箱海运价格暴涨至近8年来高点,尤其是上海至美国西岸基本港的集装箱运费达到8年来的最高水平,较今年年初翻了一番。美国航线火爆反映出我国出口的强势回暖,现在看出口比预期好得多,出口恢复的抬升非常明确。二季度可能是全球经济的低点,只要海外复工复产继续加快,外需状况将逐渐修复,未来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而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更快、更稳健的步调复苏。

二、市场动向


(一)市场热点

本周市场板块轮动持续加剧,基金重仓股高位横盘调整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本周下跌趋势更加明显。前期大涨的猪产业、食品加工、白酒和疫苗板块都出现明显的调整,特别是疫苗板块,调整幅度较大。君茂资本认为,高位股下跌,杀估值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经济复苏,板块机会轮动导致机构调仓换股也是原因之一。

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传出消息,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已通过专家评审,很快就要正式发行。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透露,中国很有可能不会像国外多个国家那样,制定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混合动力汽车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消息带动了近期氢能、新能源板块走强。


(二)资金流向



周五(9月18日),A股强势反弹。北向资金午后进场扫货,全天净买入94.74亿元,创7月7日以来新高,为连续4日净买入。周五北上资金的大举买入主要是因为当日收盘后,富时罗素指数纳A调整生效。尽管如此,北上资金9月份整体仍为净流出。截至9月18日,北向资金本月以来净流出39.86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大进大出,近期北上资金观望情绪浓厚。但同时,Wind数据显示,自富时罗素/MSCI扩容以来,在实施日当日,北上资金有8次净流入(不包含本次),另有5次净流出;而在实施后的一周内,沪深300指数有8次实现上涨,上涨概率超过六成。

从个股来看,净买入金额最多的是长春高新,本周净买入金额为10.36亿元,其次是比亚迪、宁德时代,净买入金额分别为9.74亿元、8.39亿元。净卖出个股中,净卖出金额最多的是贵州茅台,本周净卖出额为30.31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有13只成交活跃股本周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净流入资金最多的个股是中国平安,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为60.6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还有中国建筑、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的个股有24只,净流出资金最多的是长春高新,净流出资金为22.06亿元。

百亿私募近期接受调研时普遍反映虽然短期市场有一定波动,但依然保持着较高仓位。而未来结构性行情可期,接下来的布局重点将转向“顺周期”、“低估值”方向。


三、买卖方观点


(一)马骏:宏观政策或将在明年年初回归常态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绿色金融的五大支柱,但ESG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概念,中国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大概只有百分之几符合ESG原则。预计今年年底前所有上市公司将被强制要求环境信息披露。”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近期举办的“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虽然马骏在该论坛的发言主题是绿色金融,腾讯财经在会议期间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探讨了更多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人民币汇率等议题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

1、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恢复到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到5.5%左右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复苏的任务或将在明年一季度基本完成,宏观政策也将在那时开始回归常态。

2、中美央行选择不同的货币和利率政策是基于GDP、失业率等经济数据表现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正利率。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独立的,中国的利率基本不受制于外部利率的牵制。

3、近段时间人民币的升值,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国际投资者对(已经发生的)中国经济表现优于其他大国(尤其是优于美国)的判断。但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的环比恢复的速度可能会赶超中国,美元未必会持续走弱。

4、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在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汇率贬值或升值受到影响。“网络效应”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一大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它货币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必须要克服网络效应,这个过程比较艰难的。

5、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压力和空间是存在的:对于许多小微企业而言,眼下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适度让利不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反而可以通过帮助实体经济复苏而降低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支持金融稳定。

马骏,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三年。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机构工作多年,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他在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与改革、绿色金融等方面有大量研究成果。

四、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一)李克强对话全球企业家,释放三大信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5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发表致辞并同企业家代表互动交流。对话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主持,全球近600位企业家参加。

李克强在致辞时指出,7、8月份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说明宏观政策的积极成效在不断显现。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李克强重申,中国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保障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他还表示,中国将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开辟更多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通关“绿色通道”,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便利。

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外国企业家首次有机会直接聆听李克强的讲话。施瓦布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对话与合作面临严峻的压力,但又凸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本场与李克强总理的对话会朝全球对话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我们希望它有助于构建后疫情时代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新桥梁。”

据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位企业家参加了当晚的对话会,包括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Joe Kaeser),贝恩咨询公司董事会主席奥里特·加迪耶什(Orit Gadiesh),马士基集团董事会主席施杰翰(Jim Hagemann Snabe),Maekyung 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大焕(Chang Dae-Whan)等。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李克强的讲话释放了三个重要的信息:第一个是关于全球化何去何从;第二个是关于外企对中国经济的关切;第三个是关于“双循环”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实际上,新冠疫情推动的是全球化的转型,而不是让全球化真正发生逆转。”王义桅说。

“但是,全球化本身并不是就这样算了,它正在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王义桅认为,“李克强总理是在引导企业家们一起推动新的全球化,从而创造更大的、更高质量的利润空间,从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李克强在介绍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面对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现企稳回升,近几个月主要指标保持稳定恢复态势,表明中国经济拥有强大韧性。中国有1.2亿市场主体,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保住上亿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就能实现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目标,稳住经济基本盘,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李克强表示,宏观调控必须把握好度,既要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又要可持续。我们用改革的办法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财政资金建立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机制,提高政策落地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及时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支撑。在实施好宏观政策的同时,并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李克强表示,7、8月份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说明宏观政策的积极成效在不断显现。但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仍面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保持宏观政策适时有力合理过程中,将注重政策实施,也会根据形势变化完善和丰富政策内涵,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在李克强发表讲话之后,施瓦布说:“鉴于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仍在全力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让我们备受鼓舞。李克强总理畅谈的复苏计划为我们提供了抗击新冠疫情以及实现经济稳健复苏的蓝图。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尽快战胜疫情。”

王义桅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法律监管越来越严以及环保约束越来越多,再加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外国在华企业的利润出现边际效益递减,从超额利润到一般利润,还在面临来自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提出要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同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中国有1.2亿市场主体、9亿网民、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创造超额利润的空间。总理向外国投资者释放的信号是,他们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寻找新的增量,弥补存量的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尤其是在数字化领域。”王义桅说。

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李克强表示,当前全球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国家主席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面对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广泛凝聚共识,协同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尽早战胜疫情并推动世界经济重现繁荣。

李克强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上升,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交流与合作仍然是世界趋势。各方要共同承担责任,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给世界人民以希望和信心。自由贸易在曲折中前进,但大方向不会改变,因为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要共同维护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让世界经济“活”起来。

对此,王义桅说,当前,全球化已经从由华尔街主导的资本导向的全球化,转为由中国推动的发展导向的全球化。中国领导人始终在强调,逆全球化、脱钩、另起炉灶是行不通的,中方将坚决维护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稳定,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将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双循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也要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发展外贸,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李克强表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阶段,内需空间广阔。中国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保障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针对外界有关“双循环”是不是要“闭关锁国”的疑虑,王义桅指出,李克强总理也做出了主动的回应,他在讲话中说,“这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也要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发展外贸”。

在王义桅看来,在美国不断鼓吹冷战、脱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重申要合作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无疑有助于加强外国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


 ---完---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