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茂周度观察(2020.12.06)

仇晓光、陈晓燊   2020-12-06 本文章302阅读

一、宏观要闻



在过去的11月欧美股市是集体大涨,道指涨11.84%,创1987年以来最大月涨幅;纳指涨11.8%,标普500指数涨10.75%。法国CAC40指数涨20.12%,创1988年以来最大月涨幅。

由于投资者乐观地认为,新冠肺炎疫苗将加速明年的经济复苏,主要股指不断刷新纪录。但股票的高估值和较高的感染水平正在削弱这种乐观情绪,导致近几日的波动更为温和。另外辉瑞制药将2020年疫苗推广目标缩减一半,因为供应链存在障碍的缘故,也一度引起市场恐慌情绪。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强调了疫情期间实施贷款计划的重要性,并表示它们是防止经济影响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鲍威尔称,近期有关疫苗的新闻“非常积极”,但表示“仍存在重大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包括时机,生产和分配以及不同人群的疗效”,敦促国会推出财政刺激措施。市场预计美国财政部或将在未来8个月释放1.3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而根据大摩预计,同期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

美国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表示,同意以民主共和两党温和派议员前一天提出的9080亿美元方案,作为新纾困计划的谈判基础。两人促请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讨论新纾困计划。

随着投资者持续转向高风险资产,追求更高回报,加上美国可能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及企业外汇对冲的需求,美元疲弱态势可能会持续下去。美元跌至逾两年半来最低水平,分析师预计这种格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认为美元走软可能会对非美股票提供更强有力的提振。

美国方面,美国至11月2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71.2万人,预期77.5万人,前值77.8万人修正为78.7万人。美国至11月21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为552万人,预期591.5万人,前值607.1万人。

美国公布经济数据显示,ISM的全国工厂活动指数从10月份的59.3下降至上月的57.5,为2018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0月份消费者支出和零售额双双上升,尽管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10月份新建住宅的销售仍接近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12月3日巴克莱美国公司高收益债券指数跌至4.45%,创下该指数成立以来最低点。

美国1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4.5万人,连续第5个月增幅下滑,预期46.9万人,前值63.8万人;11月失业率为6.7%,预期6.8%,前值6.9%。美国11月非农就业数据远逊预期,增加了美联储与国会采取更多刺激措施的理由。

国内方面,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非制造业延续稳中向好的恢复态势。


二、市场动向


(一)市场热点

11月中旬以来,市场走出震荡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一度升至3465.73点,创今年新高。顺周期板块表现分化,前期涨幅居前的有色板块接连受挫,银行、证券板块延续强劲上涨走势,近20日涨幅均超过10%。

第一商用车网数据显示,11月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约12.8万辆,同比增长26%。这也是重卡行业今年以来第九次刷新历史记录,也是从4月份以来连续第八个月刷新历史记录。对于重卡行业来说,2020年是大爆发的一年。7、8月原本是传统的销售淡季,但今年的重卡市场一反常态。一方面,2016年之后物流重卡一直有新增需求,新规实施后物流重卡综合运力下降的实际幅度达到20%-25%。同时,国三车辆的淘汰正在加速进行,这也是推动重卡市场放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动车在全球加速普及,销量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押注锂市场将会反弹,相关矿业股在最近几周加速走高。甚至有分析师认为,鉴于未来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将推升电动车成本。若价格重回过去十年峰值,每辆车成本恐将增加2500美元。

随着猪价的下跌,关于猪肉的关注热度渐渐消退。市场上的大葱、生姜等价格一路上扬,大葱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近4年新高。除了葱姜蒜之外,市场机构预期今年的寒冬或将导致粮食蔬菜、橡胶等农作物价格上涨。世界气象组织以及多国发出气候预测,今年冬季拉尼娜已经形成,预计持续到2021年3月,将会影响世界许多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暴模式。而RCEP成功签署,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我国水产品、果蔬行业相对受益。近期农业种植产业链相关个股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

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12月2日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企在美交易所上市。不少分析称,该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资企业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除非他们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向PCAOB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存在一定限制,对于许多中概股,完全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是很难的。该议案已于今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该项法案还需特朗普签字才能生效。

Wind通过数据回测,在过去的十年里,主板12月上涨概率较大,而且表现大概率优于中小板公司。过去二十年,12月份涨幅榜第一名行业中,电信服务居首位次数达6次。医疗保健行业以4次,屈居次席。另外,日常消费、房地产和金融板块各有两次在12月份领涨各大行业。

(二)资金流向



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45.40亿元。从最近一个月北上资金动向来看,虽偶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大幅净流入,且单日净流超入百亿的天数明显增加。

行业方面,本周北向资金增持了43个行业,其中电子元件居首,净买入金额高达44.00亿元;其次是食品饮料行业,净买入29.94亿元。此外,银行、材料行业、医疗行业、输配电气、有色金属、金属制品、券商信托、保险均被增持超10亿元。从净减持金额来看,北向资金减持了18个行业,其中安防设备最多,净卖出金额达10.61亿元,是本周唯一被抛售超10亿元的行业;其次是家电行业,净卖出9.95亿元。

从本周行业资金流向来看,市场高位震荡,主力资金净流出700多亿元,其中材料板块净流出200多亿元,位于首位;工业、可选消费板块净流出金额均超过100亿元。仅医疗保健板块净流入20多亿元。

2019-2020年,北上资金主要重仓消费股,今年二季度以来可选消费持仓占比上升,可选消费市值占比从今年一季度末的15%上升至17%。工业、材料行业占比逐步上行。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电信服务市值占比从2019年三季度后逐步下行。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两大行业于今年二季度见到峰值后,三季度开始逐步回落,目前市值占比均在11%附近。自去年三季度开始,金融股市值占比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从去年二季度的19.71%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2.91%,累计下降6.8个百分点。今年四季度开始,金融股触底回升,最新市值占比为14%。

三、买卖方观点


(一)高盛:全球股市将迎新周期,明年A股预计涨16%

“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股票将实现中等个位数的年化回报率,高于现金和债券。”12月2日举行的一场电话媒体会议中,高盛投资策略组亚洲区联席主管王胜祖表示。对于股票,高盛的态度较积极,投资建议是:买它。

王胜祖称,2021年全球股票市场将迎来新周期,其特点是从高科技股的一枝独秀,到周期股的百花齐放。

股市迎来新周期

近期,美股市场经历了两次明显回调。自9月2日起,标普500指数触顶3588点后,9月初先是下跌10.6%,10月初再跌8.9%。代表投资者对于未来波动率预期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VIX指数从低位20升至近期的日内高位41,同时,标普500指数也从年初一度高达12.3%的涨幅,回落至2.8%。此后,市场愈发担心,股市是否进入与年初类似甚至更糟的熊市。

对此,王胜祖表示,尽管有一些值得担心的因素,但均是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短期波动;长远来看,投资者应淡化短期波动,更关注经济基本面和标普500的盈利情况。

高盛建议,继续建立或维持股票配置。

王胜祖表示,对美国明年的经济反弹有信心,美国将是发达国家里面唯一一个能够回到疫情之前,有正增长的经济体。同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会反弹,但是仍不足以抵消今年的衰退。

他对记者说,美国经济将在明年下半年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实现1.5个百分点的正增长。这一预测比市场共识的0增长甚至负增长要更为乐观。

“虽然疫情的发展导致冬季股市下行风险增加,但是经济复苏的进程大概率会继续,因此不足以让我们给出减持股票的建议。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几个月财政支持力度或将加大,疫苗也将会给经济社会带来更多希望。”王胜祖认为。

另外,企业盈利将好于预期。截至目前,约2/3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总体超出市场预期19个百分点,13%的公司不仅盈利和营收均高于预期,而且还提高了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指引。此外,个人收入和支出增速也高于预期。这些都意味着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

“目前可能已经处于下一轮持续多年的经济扩张周期的初期,股票回报率将高于现金和债券。”王胜祖称,而这一新周期还呈现出一个特点,即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王胜祖对记者表示,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风格的切换。过去一年,标普500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技股拉动,其中最主要是由Facebook、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这5只股票拉动。对于标普500中剩下的495只股票,未来哪怕只是正常的反弹恢复,也足以支持标普500明年有10%以上的回报。市场可以期待,明年大盘出现将从高科技股领衔反弹到周期股回归的态势。

A股预计涨16%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王胜祖认为,明年A股同样值得期待。

高盛给出的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为7.5%,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尽管市场共识是中国正在推进政策的常态化,明年货币政策将边际收紧,但是王胜祖认为,明年整体流动性仍然会相对宽松。央行还是会致力于呵护市场流动性,而不是银根收紧。流动性会有一个和名义GDP匹配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美元进入贬值周期,国际资本将加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流动,更多的资金将通过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渠道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王胜祖表示,A股今年领先于全球主要市场,主要原因是政策驱动,包括全球流动性的宽松,体现了市场对于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领先全球,经济率先恢复的赞许和支持。但是,明年A股是否还可以领先全球,取得与经济增速相匹配的增长,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高盛此前预测,A股2021年将实现16%的增长。具体板块来看,王胜祖认为,周期股百花齐放的趋势同样适用于A股。“消费板块一直以来都比较看好,其中包括和居民消费升级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环保、医疗等。作为中国内循环重要支柱的出行、教育、旅游等板块也相对看好。此外,随着新周期的开启,金融、证券、保险等传统行业,也会取得贴近经济增速的恢复和增长。”王胜祖表示。


四、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Wind

(一)易会满、郭树清、易纲发文:房地产是现阶段最大“灰犀牛”

易会满:全面阐述“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6大任务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署名文章指出,“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畅通直接融资渠道,促进投融资协同发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资的包容度和覆盖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近期出版,书中刊发易会满题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六大重点任务:

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

坚持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及时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稳步在全市场推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

同时,全面带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督促各方归位尽责,使市场定价机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2、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包容性

切实办好科创板,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突出创业板特色,更好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推进主板(中小板)改革;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稳步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规范发展场外市场;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3、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

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机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健全退市制度,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强化优胜劣汰;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

4、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深化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支持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加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力度,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范围,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覆盖面,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5、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来源,畅通募、投、管、退等各环节,鼓励私募股权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引导其不断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和合规经营意识;加快构建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私募风险处置机制,切实解决“伪私募、类私募、乱私募”突出问题,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6、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加快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加快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壮大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力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加大政策倾斜和引导力度,稳步增加长期业绩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的重要理念;鼓励优秀外资证券基金机构来华展业,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郭树清:房地产是现阶段金融风险最大“灰犀牛”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辅导读本》发表文章《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郭树清指出,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古今中外,总有人盼望能以更低风险获取更高收益,但规律不可能打破。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就是诈骗,金融监管要永远与这类行为作坚决斗争。

郭树清强调,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文中指出,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今年8月郭树清在《求是》发文指出,经过持续努力,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不仅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郭树清在文中表示,回顾中外金融监管史,以下几方面的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一是货币经济绝不能背离实体经济。商品经济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产业代表的实体经济,二是以金融代表的货币经济。实体经济是货币经济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然而,金融的本质性决定其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循环的泥淖。

因此,金融监管必须把防止脱实向虚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次贷危机前,欧美影子银行五年增长一倍以上,很大比例资金未流入实体经济。我国交叉金融业务一度也十分复杂,经过3年多的整治,总体风险开始收敛。

二是将本求利是商业活动的正常状态。我们的先人早就懂得,无论从事何种实业或金融活动,都需要先有本钱,否则就不可能开展正常经营。工商生意如果本钱不足,那就难以循环下去;金融业务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本金,那就迟早会陷入困境。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就是对银行确定基本的资本金约束,杠杆率必须处于安全范围。

三是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作为物化的劳动价值,资本具有随时间而增长的特征。但资本在增值过程中必然伴随风险。通常,国债平均收益被视作“无风险收益”。在此基础上,每多一分预期收益,就多一分潜在风险。古今中外,总有人期盼能以更低风险获取更高收益,但规律不可能打破。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就是诈骗,金融监管要永远与这类行为作坚决斗争。

四是持续建设法治和诚信环境。金融的核心职能是信用中介,诚实守信和法治精神是金融运行的基础。一方面,金融机构要恪守职业道德,提供“货真价实”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要依法依规,严格履约,不能以任何理由逃废债务。

五是把握好金融创新的边界。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既能提高市场效率,也会酿成重大风险。监管必须趋利避害,把握好“度”。美国1999年重新允许混业经营后,房贷支持证券、信用违约掉期、担保债务凭证等衍生品大量出现,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主要诱因。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一些网贷平台打着“创新”旗号违规经营,形成巨大金融和社会风险。

六是管好货币总闸门。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都会对经济金融造成系统性损害。资本主义早期经常出现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并由此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教训同样深刻,即便能够创造短期繁荣,最终不得不付出巨大经济和社会代价。我国曾多次发生银根过松、资金供给远大于需求。例如,1988年和1993年都出现过两位数的物价上涨。

七是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八是紧紧抓住公司治理“牛鼻子”。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金融业公司治理问题严重。例如激励短期化导致股东、高管,甚至包括一部分员工都愿意过度冒险。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中,也产生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劳动生产率、盈利能力、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方面实现赶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党的领导融于公司治理各环节,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近日,易纲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辅导读本》发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文章。

文章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内涵、重大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在如何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等方面均有定调,以下为5个要点:

1、必须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钱袋子”之间建起“防火墙”, 同时要防止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承担企业信用风险,最终影响人民币信用。

2、要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利率走廊机制。

在贷款利率方面,破除贷款利率隐形下限,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至小微、民营企业,提高小微、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性,从制度上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有序开展可控试点,健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

4、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

从事中处置看,要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从事后问责看,要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的责任进行严肃追究和惩戒,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5、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完---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