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茂周度观察(2020.12.27)

仇晓光、陈晓燊   2020-12-27 本文章296阅读

一、宏观要闻



本周,美股市场有涨有跌,欧洲股市则全线下跌。具体来看,道指涨0.07%,标普500指数跌0.17%,纳指涨0.38%。德国DAX指数跌0.32%,法国CAC40指数跌0.11%,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1%。

英国政府称,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正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迅速蔓延,它的传播速度比原先发现的新冠病毒要快。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20日表示,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已经失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过去数月已有很多新冠病毒出现变异,其中一些驱动了新冠病毒的传播,但没有一种变体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能逃脱诊断,也没能影响疫苗效力。但英国对社会和商业活动实施了严格限制,让市场担心,可能会有更多国家被要求采取可能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措施。

美国国会终于敲定一项约9000亿美元的纾困方案,帮助缓解冬季疫情反弹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压力。特朗普周二正式签署了联邦支出和刺激法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将允许企业在纽交所直接上市,不再需要中介机构。

美国方面,美国商务部周二发布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为33.4%,创历史新高,预期为33.1%,修正值为33.1%。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年化季环比终值为41%,预期40.6%,修正值为40.6%;三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终值为3.4%,预期3.5%,修正值为3.5%。美国12月1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80.3万人,预期88.5万人,前值88.5万人。美国经济在第三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受逾3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资金推动。

欧洲方面,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后贸易协议,但这份协议仍然需要获得欧洲议会的批准。英国与欧盟的协议终于达成,避免了英国经济出现最坏的情况,但事实上,英国与欧盟的经贸问题可能才刚刚开始。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0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市场动向


(一)市场热点

在2020年仅剩最后几个交易日和北向资金休市两日下,A股市场较平淡。此外近期最活跃,资金最青睐的酒类个股也批量跌停,严重打击了市场人气。

不过在市场走弱,个股不断下跌后,不少股票跌出了价值,上市公司开启回购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12月24日一天,除了兔宝宝,还有华创阳安、佛山照明、云南白药、三六五网、苏州科达、鞍钢股份、国电电力、葵花药业等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其中部分回购金额较大,动用资金在几亿甚至十几亿元。近两年,A股回购数量和金额呈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继2018年、2019股票回购高增长以后,2020年A股的回购势头继续维持在高位。从行业情况来看,消费品与服装回购金额超过百亿,资本货物、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硬件设备、保险回购金额超过50亿元。

近日市场高位波动,光伏板块却一枝独秀,板块内多股迭创历史新高。供给端方面,近些年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快速下降,终于在今年实现平价。此外,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主导全球光伏行业的供给。需求端方面,全球主要大国对于实现碳中和达成了一致共识。目前光伏作为最主要的清洁能源渗透率仅在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今世缘公告,此前董事会决定以自有资金2.4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专门用于收购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但是近期白酒行业市场估值也发生较大变化,合作各方对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长期战略定位产生了不同看法,虽经过长期多次的沟通,各方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为维护公司及广大股东的利益,经审慎考虑,公司及产业并购基金合伙各方一致决定暂不设立该产业并购基金,公司终止本次投资。这一公告的出现,可能也意味着整个白酒行业的确出现了一些泡沫。诚如此前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所述,目前部分小酒企炒作已经脱离基本面或对业绩增长有较大透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茅台、五粮液两大龙头杀跌的过程当中,北向资金却逆市扫货。

北方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然而,本属于需求淡季的黑色系商品交易却热火朝天。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黑色系商品价格上涨既有海外主要经济体部分先行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影响,也有铁矿石等原料基本面偏紧因素。不过,由于短期价格涨幅较大,淡季成材消费后期存在下降可能,短期需要警惕价格冲高回落风险。

由于目前国内煤炭供应偏紧,中长期来看这种格局较难打破,因此煤炭价格的弹性相对更大,而它的成本又相对固定。因此,黑色系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提升上游煤炭、采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相对来说,中游如焦化、炼钢等企业受成本上升影响,即使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盈利未必能改善,因为成本可能上升更多,也会部分侵蚀盈利。随着黑色系商品价格上涨,上游焦煤、动力煤企业将会明显受益。

此外,在个别地区用电负荷不断创出新高消息的影响下,今日与发电相关的股票掀起涨停潮。火电指数、LNG指数、新能源指数、页岩气指数等涨幅居前。

下周(12月28日-12月31日)共有70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79.32亿股,按12月2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185.79亿元,较本周解禁市值518.77亿元上升128.58%。

(二)资金流向



在沉寂了约半个月后,外资的进场节奏近期再度加快。北向资金17日全天净买入80.58亿元,创下近12个交易日新高。本周累计净买入84.84亿元。其中,恒瑞医药本周连续五日获北向资金净买入,合计金额达43.46亿元。净流入隆基股份、贵州茅台均超10亿元。主要流出的则是格力电器、海康威视、洋河股份。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18.75万亿元,较2019年底规模激增4万亿,增幅为27%。今年前11月新增的4万亿规模中,权益类基金就多达2.7万亿,占比达67.6%,成为公募市场的重要“生力军”。截至11月底,权益类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5.88万亿元,在公募基金总规模中占比31.37%,比去年底占比大幅提升近10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4日,已经通过审核但是尚未发行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近400只,假设以今年25亿元的平均发行规模计算,明年一季度至二季度前半段入市的基金仍有望达到万亿元左右。

明年险企会随保费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权益投资规模,预计明年全年险资权益类投资增加3000亿元左右。

中国结算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市场新增投资者152.71万,同比增长84.76%,环比增幅超过36%。自今年3月份以来,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连续第9个月突破100万。今年前11月累计新增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640万。投资者账户大增的同时,信用账户数量也进一步增加。中国结算数据显示,11月份,市场新开立信用证券账户投资者数量为4.74万个,其中新开个人信用账户为4.62万个,新开机构信用账户数量1233个,不过也有4300多个两融账户被注销。至11月末,共有553.95万个两融账户投资者。


三、买卖方观点


(一)明年GDP增速预计反弹至8.5% A股机会不在指数 汇丰:看好五大行业

随各大券商之后,外资银行也陆续发布年度策略展望,预判2021年中国经济及A股市场走向。

日前,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媒体电话沟通会上表示,受经济持续恢复及低基数影响,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速将显著反弹至8.5%,但高增速不会带来经济过热等问题,预计通胀率还会继续走低。

屈宏斌同时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将出现明显转变:一边,出口会继续维持较好增长,带动今年经济增长的基建、房地产投资动能会有所减退;另一边,制造业投资将开启一个持续缓慢回升的大周期,消费也可能在明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针对明年A股市场,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孙瑜认为,市场流动性对推动股市上涨的动力会弱于2020年,加上估值水平相对不再具有吸引力,预计明年指数层面涨幅大概是10%~15%,但小盘科技股、科创板及创业板指数可能有40%左右涨幅。

行业配置上,孙瑜明年一季度看好汽车、券商、轻工、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中长期看好新兴消费、医疗和健康养老、传统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新能源产业链等投资主题。

看经济增长:预计GDP增速显著反弹至8.5%

汇丰最新预测称,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显著反弹至8.5%。屈宏斌认为,反弹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持续恢复,二是低基数因素。

“剔除低基数的影响,明年全年GDP增速应该在5%~6%的正常水平。从同比增速来看,最终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即一季度可能高速增长,后续随着低基数因素减退,年底GDP增速将回到相对正常水平。”屈宏斌表示。

屈宏斌同时指出,较高的GDP增速并不会带来经济过热或通胀等问题,恰恰相反,明年的通货膨胀率还会继续走低,“核心CPI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会保持在1%以内,消费温和的恢复不会拉动通胀回升”。

在这种情况下,屈宏斌认为,明年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将趋于“正常化”:

1、抗疫相关的特殊财政刺激政策会有所减少;

2、明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基准利率不动,经济基本面、通胀水平及经济动能转换变化也并不支持过早收紧货币政策;

3、信贷政策预计保持不动,依旧是精准调控,继续加大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此外,汇丰汇率团队观点称,明年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但央行还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把升值幅度管理在可控范围内,预计相对于美元,升值幅度在6.4%~6.6%之间。“这个幅度对于出口行业、制造业企业也还可以承受。”屈宏斌说。

同时,屈宏斌还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债务问题。他认为,考虑到违约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的时间差,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看到个别企业、甚至包括国企在内的违约案例出现,但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会出现违约,而在于会不会出现连锁反应,从而造成系统性问题。

“我的理解是,决策层允许此类违约的出现,以淘汰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也给市场和投资者释放信号,促使各参与主体正确对待违约风险。同时,决策层也会注意在处理金融风险过程中不引发系统性风险,这个底线是非常清晰的。”屈宏斌表示。

看动能转换:制造业投资开启回升周期

在屈宏斌看来,财政刺激下的基建、房地产投资反弹,以及抗疫物资出口对外贸的拉动,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

展望2021年,屈宏斌预计,经济增长动能会有较为明显的转变:

一方面,出口仍将维持较好增长,尤其是疫苗推出后。虽然疫苗的推出可能减少全球对抗疫物资的需求,但其广泛应用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消费恢复性增长,加上明年全球经济和需求有望出现较大反弹,均有利于出口的全面性增加。

另一方面,基建、房地产的动能将有所减退。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与抗疫相关的特殊刺激政策会有所回收,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相应减少;房地产投资则受到“三条红线”等政策影响,从高位温和回落。

“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今年卖地的规模相当大,这也意味着明年还会一定程度上支持房地产的活动,但会有一个温和的下降。”屈宏斌补充说。

与此同时,屈宏斌认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有望弥补由于基建、房地产投资回落带来的缺口:

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将在2021年开启一个持续缓慢回升的大周期,成为明年经济增长亮点。

中短期来看,制造业投资回升已经出现了两个周期性有利因素:

1、三季度以来,制造业企业利润出现明显回升,且回升的行业从受基建、房地产拉动的上游行业逐步向中下游扩散。到10月底,70%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都出现同比正增长。利润的反弹将给下一季度产能的回升奠定较好基础;

2、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工业生产呈现加速恢复态势,对比此前制造业投资连续放缓,意味着工业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改善,而利润率的提高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增加投资。

长期来看,制造业投资回升主要受益于政策层面支持。过去十余年,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而“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就意味着未来几年会对制造业有所政策倾斜。

另一方面,明年经济增长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消费。目前而言,消费的恢复是慢于投资和出口的,也低于预期,而明年消费能否逐步恢复主要看就业能否逐步改善。

“可见的是,基建行业、建筑行业的就业改善目前较为明显,如果按照我们的预期,明年制造业投资明显回升、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将有利于就业更全面的恢复,带动居民收入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明年消费逐步恢复奠定基础。当然,消费的恢复可能是逐步的、缓慢的,可能明年年中左右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屈宏斌认为。

看A股:机会较多,但不包括指数大涨

针对明年A股市场走势,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孙瑜认为,市场机会较多,但不包括指数大涨。

孙瑜认为,明年中国将回归疫情前的常态化,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都会实现比较强劲的复苏,预计一季度A股市场的盈利增长达到45%,之后逐季回落,全年增速接近20%,这将为明年的股票市场提供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孙瑜认为,市场流动性对于推动A股上涨的重要动力会弱于2020年,加上估值水平并不再具有吸引力,因此预计明年指数层面的涨幅大概是10%-15%,上证综指目标点位是3800点,沪深300是5500点,深证成指是16000点。此外,科创板、创业板指数预计有40%左右的涨幅。

“从A股的主要指数估值来看,即使把2021年20%的盈利增长考虑在内计算,盈利水平仍然比历史均值要高10%左右,对沪深300来讲,如果剔除掉大盘股,其实这个估值水平已经非常接近2015年的股市高点。”孙瑜表示。

而在增量资金方面,孙瑜提出,受三方面因素影响,明年市场流动性不像今年那么强劲,具体来说:

1、新股发行方面,预计明年A股IPO企业数量可能会达到500至600家,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家数占比70%~80%;

2、过去三到四个月,受A股市场整体横盘整理影响,新的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逐月下降;

3、明年海外投资者继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方向不会变,但基于估值水平的考虑,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预计少于今年,大概在1000亿元到1500亿元。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孙瑜表示,明年一季度看好汽车、券商、轻工、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五个行业;中长期则看好新兴消费、消费多元化、医疗和健康养老三个消费相关主题,以及传统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新能源产业链三个供给侧投资主题。


四、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Wind

(一)人民日报: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

人民日报刊文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也呈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可见,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发展和安全隐患。自线上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2019年8月,《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应当说,我国平台经济、线上经济走在全球前列,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受惠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得益于政府部门鼓励发展和创新的政策举措。但鼓励与规范应当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创新发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规限制,放任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终将使整个行业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正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让互联网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前行。

放眼全球,反垄断是国际惯例,有利于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创新,维护消费者权益。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态度和制约措施。加强反垄断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出台反垄断法的国家,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力度,调查重点指向科技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等。12月15日,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旨在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近4年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反垄断调查,其中欧盟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加强反垄断监管,还将有效推动创新、促进共治。我国是公认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之一,更需要通过反垄断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健全数字规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将有效增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期性;今年年初公布的《〈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依据的规定。必须看到,《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目的是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此次立案调查,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平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有所改变,恰恰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信通过加强反垄断监管,能够消除影响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平台经济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完---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