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前夜,君茂和您叙叙酒

李帅   2019-02-04 本文章464阅读

引言 

在中国人的年夜饭里,不能没有酒,一定程度上酒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消费行为的演变,从单一种类到红白啤,从国产到进口,酒的种类一直在变,不变得是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年味。今天,君茂想和大家叙一叙正摆上中国人餐桌的舶来品——葡萄酒

不论此时此刻、彼时彼刻杯中是红酒、白酒、啤酒亦或是饮料、茶水,值此佳节,君茂团队所有人员恭祝所有关注、支持君茂资本的投资人、亲朋好友以及读者们新春快乐、诸事顺利、阖家幸福。酒杯已满,先干为敬!

1


酒的需求一直存在,不随时间消亡


世界上酒类产品主要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纵观历史可以发现酒很早便已诞生,啤酒大约是公元前6000年的巴比伦人时期,葡萄酒大约是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烈性酒则是在13世纪前后出现。人们自古以来便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其原因是:


(1)酒是对农作物(葡萄、高粱、小麦等)进行发酵/蒸馏而成的,本身是一种优质的饮料产品。葡萄酒甘甜、啤酒甘爽、白酒醇香,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不是一种难喝的饮料产品。


(2)意见领袖效应。酒本身存在稀缺性,最早只有少数人能喝酒,而随着酒供应量的大幅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意见领袖喝酒。恰如当前中国白酒企业推的盘中盘销售渠道,则是对意见领袖的诠释。


(3)酒是麻醉剂,也是兴奋剂。心理学认为酒精能够暂时抑制理智,使人的感性占据主导地位。如一群相互间不是很熟悉的人吃饭,通过酒精能够让彼此卸下防备、利于交流,而频繁交流能促使人之间感觉距离更接近,产生一种信赖感;也有些人因为经历失恋、失业等事件产生负面情绪或者不安,为了暂时消灭这些不安而借用酒精麻醉自己。


(4)酒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化,象征着对自由和创新的追求。中国古代艺术家,尤其是文人墨客通过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从而进行艺术创作。而西方亦是如此,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的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酒神精神升华,他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态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5)酒精成瘾性。酒精会促使大脑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其中基底神经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多巴胺的产生抑制了恐惧的感觉,由于人们总是贪恋美好的感觉,因此多巴胺带来的兴奋让人上瘾。曾经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发言称“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图:Wind,国家统计局,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几个主要结论:


①通常而言,寒冷的地方酒精消费量偏高,结构上也更偏好烈性酒。这是因为酒精能让人皮肤附近的末梢血管扩张,更多血流和热能流向这些血管,导致皮肤温度比较高,让人感受到温暖。


②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剔除掉不喝酒的群体,人均酒精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世界上人均酒精消费量占比高的区域是欧洲、美洲等地区。


③从世界酒类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不是主要品种。世界酒类消费排名依次是烈性酒、啤酒、葡萄酒和其他(米酒等),葡萄酒消费占比较高的是欧洲区域,而中国所处的西太平洋区域葡萄酒消费占比非常低。


④中国酒类消费偏好烈性酒,葡萄酒消费占比极低。中国所处的西太平洋区域以烈性酒为主,结合2017年中国酒精量消费结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比西太平洋区域更偏向于烈性酒,而葡萄酒消费占比极低。


中国偏好烈性酒消费与粮食作物的构成以及常年累积下来的消费习惯有关。


先秦时期,由于人口较多,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水稻)、黍(黄米)、稷(糯米)、麦(大麦小麦)、菽(大豆),而较少种植诸如葡萄、苹果等水果,因此偏向于采用多余的稻、黍、稷等来酿酒,而不是选择用葡萄来酿酒;而啤酒原材料是小麦大麦和啤酒花,虽然麦很早成为中国五谷之一,但大规模种植已经是西汉时代,而啤酒花原产地是在欧洲和西亚地区。因此中国从古代时便偏好喝白酒,而随着消费习惯的培养和传承,直至今日亦是如此。


而中国人也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喝高度白酒,在宋代以前,主要是通过发酵工艺酿酒,生产出来的是低度黄酒,到了宋代后中国人掌握了酒曲酿酒方法,将酒的度数提高至十多度,但仍然没达到烈性酒的标准。直至辽国和金国进入中国后,中国人才拥有了蒸馏酿酒技艺,而蒸馏酿酒技艺属于大自然的赐物,原因是蒙古高原的低气温和高海拔,在煮沸酒水混合物的时候,水无法快速充分沸腾,而挥发出的酒精又能够很快的凝结并收集起来,从而衍生出蒸馏方法。西方文明则是在13世纪时,欧洲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发明,从时间上看,中国高度白酒与西方的白兰地、威士忌等近乎同时代出现。


目前来看白酒仍然是未来酒类消费主流,而啤酒和葡萄酒相对弱势。尤其是葡萄酒占比较低,想要扩大消费量需要抓住年轻人群体,进行消费者培育。



2


葡萄酒介绍



(1)按品类划分葡萄酒通常可分为起泡葡萄酒和静止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的代表是法国香槟(其余国家的该品类都只能被称为起泡葡萄酒);静止葡萄酒包括红葡萄酒(红皮红肉或红皮白肉混合发酵),白葡萄酒(红皮白肉或白皮白肉皮汁分离发酵),桃红葡萄酒(红皮白肉短期混合发酵,达到色泽后进行皮渣分离)。通常我们比较常见的是红葡萄酒,即常说的红酒。


(2)按产地划分:新世界(美国、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旧世界(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意大利、希腊、以色列、黎巴嫩、格鲁吉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奥地利、德国)


旧世界葡萄酒讲究“血统”,突出传统酿造工艺,越是手工酿造的酒越珍贵,旧世界葡萄酒还注重葡萄酒的本味,更具有酸涩的口感,新世界葡萄酒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产量大,但是味道更加香醇,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突出果香味。


(3)按原材料分类:目前世界上有超过6000种可以酿酒的葡萄品种,但能酿制出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只有50种左右,大致可以分为白葡萄和红葡萄两种。白葡萄,颜色有青绿色、黄色等,主要用于酿制起泡酒及白葡萄酒。红葡萄,颜色有黑、蓝、紫红、深红色,果肉有的深色,有的与白葡萄一样呈无色,因此白肉的红葡萄去皮榨汁之后可用于酿造白葡萄酒,例如黑皮诺虽为红葡萄品种,但也可于酿造香槟及白葡萄酒。


在这50多种能酿制出好酒的葡萄品种中,比较常见的红葡萄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梅洛、黑皮诺、佳美、西拉、桑娇维塞、内比奥罗、仙粉黛、佳美娜、丹魄、马尔贝克等。而常见的白葡萄品种为: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灰皮诺、赛美蓉、琼瑶浆等。


(4)按葡萄酒分级制度分类:


法国:1855年确立,分AOC(法定产区葡萄酒)、VDQS(优良地区葡萄酒)、VDP(地区特色葡萄酒)、VDT(日常佐餐葡萄酒);2012年对分级制度重新改革,将AOC和VDQS合并为AOP,VDP改为IGP,VDT改为VDF

 


意大利:DOCG(原产地控制保证葡萄酒)、DOC(法定产区葡萄酒)、IGT(地区餐酒)、VDT(日常餐酒)


西班牙:DOC(高级法定产区)、DO(法定产区)、VDLT(优良地区餐酒)、VC(地区餐酒)、VDM(日常餐酒)


德国:Q.m.P.(优质高级葡萄酒)、Q.b.A.(高级葡萄酒)、Landwein(地区餐酒)、Tafelwein(日常餐酒)


美国:没有正式的葡萄酒分级制度,只有葡萄酒产地管制条例。美国1983年借鉴法国AOC颁布了葡萄酒产地管制条例AVA,目前美国拥有170余个AVA葡萄酒产区。


澳大利亚:目前只规定了葡萄酒产地的地理位置。产区地理标志分成超级地区、州、大区、地区和子地区五大类。


智利:RDF(家族珍藏)、GR(极品珍藏)、Reserva(珍藏级)、Varietal(基本酒)


南非:按地理分为地区葡萄栽培命名、地区、行政区、行政分区(葡萄园组)、最后的庄园(单独的葡萄园)五大类。最高级别WO(原产地葡萄酒),若葡萄酒达到特别高的感官评价,允许在标签上使用Superior(优质)


阿根廷:符合标准的葡萄酒可以注明DOC法定产区的字样,目前只核定四个法定产区。


奥地利:Praedikatswein(优质高级葡萄酒)、Qualitaetswein(优质葡萄酒)、Tafelwein(地区餐酒)



3


葡萄酒发展历史


历史学家普遍认同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Transcaucasia / 外高加索地区,高加索山脉脚下,也就是今天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前苏联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共和国)。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葡萄酒传到了埃及,埃及也是最早通过文字和壁画记载葡萄酒酿造流程的国家;公元前2000-3000年的时候传入希腊,公元前1000年传入意大利。随后的500年葡萄酒抵达了法国南部。


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然而由于葡萄种植少,原材料主要从西域引进导致价格昂贵,到了汉代以后便只有边远地区以贡酒方式向皇室进贡。


到了唐朝时期,李世民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由于酿酒技术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塑造了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直到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厂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引进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且将贮酒容器由翁改为了橡木桶,成为唯一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葡萄酒厂,我国的近代葡萄酒生产才开始起步,生产技术才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截至今日,中国葡萄酒年产出量达到10.8亿升,列为世界第7大葡萄酒产出国,年消费量达到17.9亿升,列为世界第5大葡萄酒消费国。



4


葡萄酒行业现状


1.产业链


葡萄酒产业链相对传统,上游是酿酒葡萄种植,中游主要是葡萄酒的加工制造环节,下游是经销渠道。 


(1)上游:酿酒葡萄种植


酿酒葡萄与平时接触的鲜食葡萄不同,是专用于酿制葡萄酒培育的葡萄品种。由于葡萄酒的原材料主要是酿酒葡萄,因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酿酒葡萄至关重要。欧洲地区知名酒庄均是采用自己培育的酿酒葡萄进行酿制,以确保出产葡萄酒的品质。


图:公开资料,君茂资本整理

 

图:Wind,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酿酒葡萄种植国,约有1245万亩地,占全球种植面积11%。但中国葡萄酒产量仅占全球4.6%,国内呈现出明显的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的情形。


图:Wind,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中国酿酒葡萄产区主要集中在北纬38°-53°之间,分布在华北地区、沿海一带、新疆、甘肃等地。比较知名的产区包括昌黎产区、沙城产区、天津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胶东半岛产区、云南产区等。


(2)中游:葡萄酒生产


为了保证酿酒葡萄的质量,葡萄酒生产厂商通常采取三种原材料采购模式,包括自种酿酒葡萄,收购酿酒葡萄以及采购葡萄原酒。


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中葡等;海外知名公司包括美国嘉露酒厂、美国星美集团、美国葡萄酒集团、荣誉葡萄酒等;代表知名酒庄包括伊甘酒庄、拉菲酒庄、拉图酒庄、玛歌酒庄等。


(3)下游:葡萄酒销售


目前葡萄酒的销售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包括经销,直销和电商三种。目前主流仍然是通过经销模式进行销售。

 

2.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达600亿


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金额367550.9万美元,787204吨。而中国2017年葡萄酒消费量达到1790000吨,进口占消费量的比重达到44%左右。同时201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在1080000吨,需求(消费量)/供给(进口+产量)占比近96%,基本维持供需平衡。

 

图:Wind,海关总署,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自2012年世界供需结构达到高点后,2013年全球产量的大幅上升以及中国市场三公消费整治,导致消费量大幅下滑,进口葡萄酒价格从2012年开始回落,直至2014年开始触底。原因是从2014年开始,主要欧洲产区产量受天气因素影响下滑,而2017年几大主要产区产量大幅下滑(2017年意大利产量下滑23%,法国下滑19%,西班牙下滑15%)带动了进口葡萄酒价格的抬升。


另一方面,中国进口葡萄酒关税的持续下降,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受进口葡萄酒冲击,价格松动持续下跌,国产与进口之间的差价在持续缩小,但整体看,进口葡萄酒仍然较国产便宜10%左右。


而进口葡萄酒占中国消费量的44%,进口额为367550.9万美元,大致占中国葡萄酒市场额的40%,可大致推算出2017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在600亿元左右。


考虑到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在1.3L/年,与世界平均水平3.3L/年有一定差距,但国内消费习惯偏向白酒,需要通过持续的消费者教育提升葡萄酒消费量。

 

3. 产品/品牌繁多,市场集中度高度分散

 

图:公司年报,君茂资本整理


(1)市场集中度高度分散,龙头仅占6%。国内主要上市(A+H+三板)的公司中排名第一的张裕葡萄酒2017年收入38亿,市占率仅6%。造成市场高度分散的原因是葡萄酒产品/品牌较多,不同地区偏好不同,而普通消费群体难以辨别葡萄酒的好坏,导致难以做大(国际巨头多是采用并购多品牌运作模式)。此外中国还缺乏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基础知识普及不够。


(2)全球市场集中度较低,难出现寡头格局。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是美国嘉露酒厂,其市场份额在2016年达到2.8%,全球前10大生产企业集中度为13.3%,足以证明这是一个难提高集中度的行业,但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距离世界巨头仍然有一定成长空间。

 


以已经上市的美国星座集团为例,目前拥有100余个品牌,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2017年公司总收入达到480亿元,其中葡萄酒收入185亿,葡萄酒毛利率45%,净利润达到150亿,净利率在30%左右。而国内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张裕2017年总收入为49亿,其中葡萄酒收入38亿,葡萄酒毛利率67%,整体净利率达到21%。


4.国内葡萄酒行业面临的问题


葡萄酒作为舶来品,在酒类中不属于消费主体,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提升缓慢,同时又受制于进口关税的不断下调,导致进口葡萄酒不断挤压国产葡萄酒,国产葡萄酒的增长显得极为乏力。


(1)葡萄酒不是中国主流消费酒类,2000年以来增长乏力

 

图:Wind,国家统计局,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截止2017年底,中国啤酒、白酒和葡萄酒消费量合计5661.5万吨,其中啤酒消费量4437万吨(人均32L/年,世界人均26L/年),白酒1045.5万吨(人均8.42L/年,世界人均3L/年,数据来源华创证券研报),葡萄酒179万吨(人均1.3L/年,世界人均3.3L/年), 从酒类消费量来看,中国消费占比最高的是啤酒,但若是按照折合酒精摄入量来看,摄入最多的还是白酒(烈性酒),中国呈现出烈性酒消费过度的情形。

 

图:Wind,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2017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2430万吨,中国消费量179万吨,占比7.37%,而过去17年中国消费量CAGR达3.1%,全球消费量几乎没有变化,中国消费占比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但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增速非常缓慢,尤其是在2012年打击三公消费后,2013和2014年出现消费下滑,到2015年才开始恢复增长。


(2)中国葡萄酒产量几乎无增长,进口葡萄酒冲击仍未结束

 

图:Wind,海关总署,国际葡萄酒协会,君茂资本整理


在2012年以前中国葡萄酒产量和进口量均处于上升趋势,但进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比产量增长快,在2012年之后中国葡萄酒产量持续下降未有反转,而进口量小幅下滑后又回到了上升通道,核心原因在于关税的持续下调。


进口葡萄酒量大幅上涨的几个关键时点包括:①2002-2005年,入世承诺关税从44.6%逐年下调到14%,引起2005和2006年进口量同比大幅上升;②2008年香港葡萄酒进口关税计划调整为0,2010年正式实施,因此在2008年和2010年海外葡萄酒通过香港进入大陆市场,进口量同比大幅上升;③2012年中国将新西兰葡萄酒进口关税调整为0,但受制于国内市场三公消费限制,进口量仅仅是微幅下调;④2015年中国对智利进口葡萄酒关税调整为0,澳大利亚调整为11.2%(每年以2.8%幅度下调,于2019年起变为0关税),随即进口葡萄酒量同比快速上升。


进口葡萄酒目前占我国葡萄酒总消费量的44%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2点:①进口葡萄酒关税的不断下滑;②葡萄酒属于舶来品,不是国内消费主流,国内对于葡萄酒文化认识度不高,比不上替代品里的白酒。

 

图:Wind,海关总署,君茂资本整理


从2017年进口各国葡萄酒结构来看,排名前4的分别是法国、澳大利亚、智利和西班牙,其中法国和西班牙目前进口关税仍然为14%,而进口额较大是因为法国和西班牙属于旧世界中的葡萄酒大国,其产品较为知名;而智利目前进口关税为0,澳大利亚目前为2.8%(2019年为0),低廉的价格和低关税导致中国进口较多。


随着2019年澳大利亚进口关税调整为0,以及未来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不排除中国进一步对类似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调低关税,中短期内进口葡萄酒对于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冲击仍然未消除。


5.他山之石:星座品牌


(1)公司介绍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君茂资本整理


星座品牌是全球第二大葡萄酒生产商,第一大上市葡萄酒公司,旗下拥有100多个品牌,横跨葡萄酒、啤酒、烈性酒等多种酒类运营,产品实现全球化布局(100+国家)。旗下葡萄酒代表品牌包括蒙大维、哈迪等,烈性酒包括黑天鹅绒等,啤酒包括科罗娜等。截止2017年底,葡萄酒销售额达到162亿(51.55万吨,约合23.57元/瓶,750ml),啤酒销售额295亿(167万吨,约合17665元/吨),烈性酒销售额23亿(1.41万吨,约合120元/瓶,750ml)。


星座品牌虽然是全球第二大葡萄酒生产企业,但自2005年以来葡萄酒业务基本无增长甚至衰退,而啤酒收入却呈现稳步上行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星座品牌靠大量并购外延式增长,累积较多商誉和负债,而在遭遇金融危机时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市场低迷,经销商、供应商存在资金周转压力,英国加征关税,澳大利亚产能过剩),导致公司收入大幅下滑,2007-2010年产生86亿的商誉减值,为了重回良性增长,星座品牌调整了发展策略,将大规模并购转向了有质量的并购发展路径,将部分经营较差的资产剥离减轻负债压力,同时寻找机会收购高质量的葡萄酒资产。经历了2007-2012年的调整期后,公司于2013年以52亿美元从百威英博手中收购墨西哥啤酒厂商莫德罗持有的啤酒进口合资公司Crown Imports剩余50%股份,此后依靠啤酒业务的发力重回增长。


(2)发展历程


1945年马文金沙在纽约创建星座品牌前身Canandaigua,初始阶段只有8名员工,经营策略是售卖桶装葡萄酒。


1948-1987年间主要是在国内发展,并购方向为国内一系列中小葡萄酒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建立起强大的销售体系;


1988-1990年间在欧洲、南美并购中小葡萄酒企业和品牌,并返销美国市场,1988 年将 Marcus James 品牌的原料种植转移至巴西,1990 年开始进口瑞士、意大利葡萄酒;


1991年收购Guild(全美第7),并以此开始收购本土中大型葡萄酒企业,直到1999年收购Simi Winery 和 Franciscan Vineyards进军高端葡萄酒市场,为后来收购蒙大维成为高端葡萄酒领域领军企业奠定基础;


1993年借助收购Barton,Canandaigua 葡萄酒公司步入进口啤酒和蒸馏酒领域,并开始利用本土销售网络体系代理 Corona、青岛啤酒和巴顿国际商务公司的伏特加、威士忌和龙舌兰酒等;于2006年和墨西哥莫德罗集团合资成立Crown Import公司,成为莫德罗集团旗下科罗娜等多个啤酒品牌在美国的独家代理商(10年期);


2003年收购BRL Hardy,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厂商和销售厂商以及第一个国际葡萄酒公司,2004年以10.3亿美元收购蒙大维,坐实高端葡萄酒领军企业头衔;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因市场竞争加剧(英国上调关税,澳大利亚产能过剩)而调整发展策略,开始剥离利润率低的品牌,聚焦高利润品牌,并于2011年退出澳大利亚和英国市场,从2007-2012年期间持续调整,收入和股价均处于低迷状态;


2013年完成对Crown Import剩余50%股权收购,啤酒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也重新恢复增长。


(3)星座品牌对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借鉴意义


葡萄酒产品由于酿酒葡萄、产地以及酿制手法的不同而带来品牌的多样性,叠加不同国家/地区消费习惯不同导致葡萄酒企业难提升市场集中度,即使星座品牌在2016年全球市占率也仅有1.8%。但星座品牌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并购而不是内生增长,而并购的发展模式存在瓶颈,达到一定规模后整合压力便会出现,多品牌化的运行也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


对于国内葡萄酒企业来说,普遍还处于发展早期,业内甚至没发生任何大规模的并购。我们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内会率先进行并购整合,优质企业从中脱颖而出,并将国产品牌输出国外,实现全球化经营。



5


总结


葡萄酒行业面临国人消费习惯偏好白酒、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以及产品/品牌的多样性而增长乏力,但也不能忽视葡萄酒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消费者的持续培育,能够进一步扩大葡萄酒的影响力。


近年来做得比较好的是澳大利亚,2016和2017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葡萄酒金额分别增长40%和63%,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进口葡萄酒的第二大国(仅次于法国),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受益关税的下调,更多的在于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通过持续的中澳葡萄酒展会交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习惯(消费分层明显,渠道分散,葡萄酒认知处于入门级),进而针对性的选择推广战略(先将消费者引向入门葡萄酒,再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走向高端化)。


展望未来,国产葡萄酒企业具有渠道优势,更熟悉本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只要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对线上线下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国产葡萄酒企业能够不断修复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劣势,从而减缓国产葡萄酒份额的下滑趋势,并转为对进口葡萄酒的替代。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并购整合后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未来能成功将品牌输出国外,实现全球化经营。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