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关系和国内政策角度看港股和中概股投资

潘亚军   2021-10-29 本文章323阅读

由于美国和民进党的新动作不断,反弹了大半个月的港股和中概股又出现了回落。在市场情绪有好转的时候,时不时会有新的外部问题冒出来影响市场短期情绪,类似的情况在今年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最近不少投资港股和中概股的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表示比较难做,也感到很辛苦,这可能是当下港股和中概投资的一个缩影。

港股和A股有着基本相同的基本面,但估值却低很多,加上这几年走势又落后A股不少,进一步拉大了A股和港股的估值差,让港股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从价值角度讲,当前的港股市场也确实处在一个长期前景仍然乐观、估值偏低、风险释放较充分的阶段,整体投资价值相比其他市场非常突出。

过去几年,港股相对低估,表现也连续落后,正常情况下应该有比较大的价值回归行情,然而种种外部原因,价值回归行情迟迟未出现,总体表现不仅落后于A股,也远落后于纯美股,同时波动性还比A股和美股市场更大,甚至传导美国中概股板块这一两年也开始有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大部分人来说投资体验都不会太好,所以很多投资者们感到困难和辛苦,这不难理解。

对于感到困难或灰心而言,我们认为弄明白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以及分析其对今后的影响和对策,可能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这种现象始于2018年,此后港股和中概股受外界宏观事件冲击的次数明显增多,以往几年才有一次重大外部事件冲击,而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有的年份还不止一次。和同期A股和美股相比,其波动性明显增大,收益性也开始跑输。究其原因是这几年的宏观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知道港股和美国中概股板块的基本面取决于中国经济和产业变迁,而其投资者和资金面却受制于欧美,尤其是美国经济和政策,这就决定了中美两方面的重大变动都会对其产生较强影响,相较之下A股或美股则更多只反映本土因素影响。

而在2018年,影响港股和中概股的两大因素同时发生了重大的变动,一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彻底转向,二是国内政策由效率优先转向更追求公平、共同富裕以及反垄断。这两个转折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使很多焦点问题正好落在港股和中概股的代表性企业身上。

比如说,美国某些反华政客为了打击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可能不断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发出威胁,尽管不一定真能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每每提及都会影响美国和中国投资者的情绪,让相关股价出现一定的波动。

再比如,中国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对象也正是这些公司,尽管我们相信相关政策长远看是利国利民也利企的,但阶段性看,投资者(尤其是外资)因为不理解而出现担忧和害怕也确实是难免的,他们的情绪修复需要较长的过程。

同时,中美双方各自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也需要对以往的经营模式做出一些调整,这个过程十分考验相关企业的智慧和应对能力,中间的任何小波折都可能引起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另外,台海局势近期不断恶化,美国在不断寻求以此为抓手来牵制中国的发展,港疆藏问题时而被美国当牌拿出来博弈,未来也不排除这方面的局势和对抗持续升级。这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

再就是,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和关系走向,对港股和中概股的影响会比上述政治和军事问题影响更大,我们看到虽然政治和军事关系在最近持续恶化,但经贸关系却在不断修复,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的担心,每每有好的进展也总能带动相关标的出现反弹。美国新政府也知道中美完全脱钩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又开始再挂钩。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政策的最大冲击阶段已经过去,虽然不排除未来仍有一些波动,但未来大方向仍会是情绪的持续修复为主;中美关系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对港股和中概股产生影响,其走向也注定不会是一直向好,但也不会是一路恶化,更可能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合作和对抗总是交替出现或共同出现,像以往那样阶段性的波动很可能会继续存在,这需要我们逐步适应。正如2018年投资者对上述问题异常恐慌,而这几年逐渐趋于接受和适应新的现实一样,我们相信未来中国和外国的投资者也会更加接受和适应各种新现实。尽管我们都希望和平与合作,不希望对抗与冲突,但不太稳定的新格局已经是客观事实,这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虽然这些因素会对市场产生阶段性的影响,甚至是短期比较剧烈的影响,但它们只是以向内在价值逼近的方式影响股价,并不是个股内在价值和股价的决定因素,企业基本面的绝对强弱才是决定股价的最核心因素。就像弹簧压得太紧了就更容易反弹一样,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住基本面这个核心要素不放松,就能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下看到价值回归和价值发现的时刻。

由于篇幅所限,本篇文章我们主要围绕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角度展开,关于宏观经济、行业及企业基本面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