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会亮吗?--谈港股至暗时刻

潘亚军   2021-11-30 本文章316阅读


前几天有个统计讲,2020年以来港股是主要资本市场里唯一下跌的市场,而且最近还在下跌。

这几天碰到不少同做港股的朋友,我们发现大家的情绪普遍比较低落,有人在无奈,有人在默默坚持,也有人在反思为什么以前没多看A股或纯美股,还有人说以后要转战A股。

今天(11月30日),港股又一次在A股表现平稳的情况下,出现莫名其妙地大跌,甚至创出了阶段性新低,跌回了新冠疫情初次爆发恐慌期的点位,也跌到了5年前的点位。这让同行朋友们纷纷诉苦,诉说当前的无奈和“港股已死”的观点,香港媒体也在讲“港股经历了失去的五年”。

香港资本市场是个离岸市场,资金来自于全球。虽然中资的话语权不断上升,但主体资金仍然是欧美资金,这些资金流动性强,且容易出现波动;同时,港股的核心上市公司非本土企业,而是中资企业。这决定了其必然比A股或美股更容易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更容易出现波动。

客观讲,自2018年以来,由于香港本地政治风波、中美关系剧变,疫情爆发和国内政策调整等重大外部挑战不断出现,港股市场以及美国中概股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其表现确实不尽人意,比纯A股和纯美股都弱很多,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最重要的是未来会怎么样。是如过去几年那样一路衰败下去,从此一去不回头,还是会出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如果从政治角度分析,那不同立场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判断。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回归到资本市场的本质属性上,在商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他们的底层规律都是价值规律,其他因素(政治、政策、资金、情绪)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甚至长时间影响市场表现,但如果偏离底层规律太远,迟早有一天要被修正。由于港股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仍然很强,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港股上市,而且这种代表性还在持续增强,这就决定了港股市场不会一路惨淡下去。现在是多年不遇的多重利空共振的集中压制阶段,但这种情况并不能长期持续,很多因素都会随着时间和局势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我们还是相信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其实,这不是市场参与者第一次喊出“港股已死”的集体悲观时刻。在2015年底、2016年初也出现过,那次的悲观程度和这次不相上下。但就是在那最悲观时刻的不久之后,便出现了2016年初至2018年初的一波大行情。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每次都压着韵脚。 也许过去的案例对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过去市场表现不好是客观现实,但预期中的结果没有出现,也许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