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跌成了深度价值股

君茂资本   2022-03-23 本文章303阅读

一年前大家说“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要向水电煤这些公用事业股看齐”。当时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如美团、拼多多、B站等)还是账面不怎么盈利的公司,普遍采用分部估值法估值;已经盈利的腾讯等公司则按PE估值,其合理估值水平约为30多倍;以水电煤为代表的公用事业股的估值在当时普遍处于10-15倍附近。

经过了2021年的洗礼,互联网板块的分部估值已经严重打折,而水电煤因为沾上了能源概念,估值还上涨了,两个板块真就实现了估值拉齐。

进入2022年,本以为惨了一年的互联网板块会在监管风暴停歇后迎来好转,但俄乌冲突、中概退市风波和谣言四起的监管措施,又让相关板块的股价快速下了一个大台阶。

极端的事件创造出了极端的价格,本轮中概股、港股互联网板块的跌幅与估值同2008年大熊市最惨时相比都毫不逊色。

比如,当时某打车平台、某地产中介平台、某搜索龙头的股价都跌破了净资产,这些公司的资产主要是现金且很少有有息负债,所以当时的股价基本和公司的净现金相当,即使现在从低点反弹了50%左右,其估值水平仍没有太多变化,这些公司已经跌成了深度价值股或者说烟蒂股。

而对于那些没跌到净现金水平的公司,用PE指标看,也有不少跌到了比公用事业股还低的水平。比如,电商行业的两家公司中,位于杭州的电商龙头静态PE为10倍。位于上海的电商龙头最新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四季度非美国会计准则下盈利84亿人民币,年化年度盈利336亿,该公司市值最低时只有300亿美元,对应前瞻PE为5.6倍,即使现在涨到了500亿美元,其前瞻PE也只有9.5倍,况且该公司账户上还有900多亿人民币(140亿美元)现金。某手机龙头、某社交龙头和游戏龙头当前的PE只有十几倍,估值也低过A股和港股中的大部分公司。

从上面两类公司看,原来高大上的互联网板块的估值已经跌成了不折不扣的价值股,甚至比钢铁、有色、水泥这些标准的强周期股的估值还低。这可能是一年前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景象,不免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更好的商业模式、更高的科技含量、更优秀的人才储备、更低的估值,这种状况是否合理?现在已经到了靠常识就能判断的地步。如果事情发展到了常识和情绪相互冲突的地步,那我们更应该相信常识,还是更应该相信情绪呢?


一键咨询